长孙是长子的儿子还是年龄最大的孙子

长孙是指长子的长子 , 与孙子辈分的年纪无关 。
长孙最早出自《史记·殷本纪》:“太甲 , 成汤适长孙也 , 是为帝太甲 。”是说在商汤逝世之后 , 因为太子太丁未能即位而早亡 , 就立太丁弟外丙为帝 , 这就是外丙帝 。外丙即位三年 , 逝世 , 立外丙的弟弟中壬为帝 , 这就是中壬帝 。中壬即位四年 , 逝世 , 伊尹就拥立太丁之子太甲为帝 。太甲 , 是成汤的嫡长孙 , 就是太甲帝 。
此外 , “长孙”一词也多次出现在各种史书典籍与文学作品当中 , 如《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当中:“齐悼惠王高皇帝长子 , 推本言之 , 而大王高皇帝适长孙也 , 当立 。”巴金在《家》中也提到:“我是个承重孙 , 长房的长孙 , 高家需要我来撑场面 。”
长孙是指长子的儿子还是指最大的孙子?长孙是汉语词语 , 是指排行最大的孙子 。
出自《史记·殷本纪》
《史记·殷本纪》:“太甲 , 成汤适长孙也 , 是为帝太甲 。”
原文节选:
汤崩 , 太子太丁未立而卒 , 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 , 是为帝外丙 。帝外丙即位三年 , 崩 , 立外丙之弟中壬 , 是为帝中壬 。帝中壬即位四年 , 崩 , 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 。
太甲 , 成汤适长孙也 , 是为帝太甲 。帝太甲元年 , 伊尹作伊训 , 作肆命 , 作徂后 。
译文:
商汤逝世之后 , 因为太子太丁未能即位而早亡 , 就立太丁弟外丙为帝 , 这就是外丙帝 。外丙即位三年 , 逝世 , 立外丙的弟弟中壬为帝 , 这就是中壬帝 。
中壬即位四年 , 逝世 , 伊尹就拥立太丁之子太甲为帝 。太甲 , 是成汤的嫡长孙 , 就是太甲帝 。太甲元年 , 伊尹为谏训太甲 , 作了《伊训》、《肆命》、《徂后》 。
【长孙是长子的儿子还是年龄最大的孙子】扩展资料: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 , 人名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意义 。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 , 更重行辈之序和长幼之别 , 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 。
辈分 , 对于一个人来说 , 一生下来就被确定了 , 自己别无选择 。同宗族之间的辈分是严格遵守的 , 比如说称呼必须准确 , 日常生活中要向长辈请安、敬烟、让座、让路 , 坐次上也十分讲究 , 不能乱了礼法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甚至命运都会受到宗族礼法的影响和传统道德的束缚 。
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 即使清朝时(满族人统治)也不例外 。按清初满族的风俗习惯 , 取名用字是不反映辈分关系的 , 如努尔哈赤 , 满语意为“像野猪一样凶猛的人” , 与辈分排行没有什么关联 。
清初满族刚入关时仍保留其固有习俗 , 命名不排字辈 。但从康熙皇帝开始按照排字辈命名 , 皇子第一字皆用“胤”字 , 第二字皆用“示”旁;皇孙第一字皆用“弘”字 , 第二字皆用“日”旁 。
之后乾隆在弘字辈分下 , 亲选“永、绵、奕、载”四字依次命名;道光在载字辈分下 , 亲选“溥、毓、恒、启”四字;咸丰在启字辈分下 , 亲选“焘、闿、增、祺”四字 。
所以 , 清代从雍正始 , 其辈分用字顺序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 。但这些字“只有近支宗室 , 才能依此命名 , 其支派稍远者 , 命名即不得依此行辈”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孙
百度百科——殷本纪
百度百科——辈分
长孙是指长子的大儿子还是指最大的孙子?长孙是指最大的孙子 。
出自《史记·殷本纪》:“太甲 , 成汤适长孙也 , 是为帝太甲 。”
作者:司马迁
朝代:汉朝
原文节选:
汤崩 , 太子太丁未立而卒 , 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 , 是为帝外丙 。帝外丙即位三年 , 崩 , 立外丙之弟中壬 , 是为帝中壬 。帝中壬即位四年 , 崩 , 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