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歌舞的由来

英歌舞的由来有及时雨说、秧歌说,傩舞说等多种说法 。
人们跳英歌舞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其来源也有多种说法 。有人说英歌舞是从山东地区的“大鼓子秧歌”和“柳林秧歌”中发展而来的,也有人说是由古代的傩舞逐渐演变而来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英歌舞来自张岱的《陶庵梦忆》,其中有一节描写的是求雨的场面,称为及时雨,而英歌舞就是根据这个场景演化而来的 。
英歌舞是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广场舞蹈,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英歌舞具有阳刚之美,充满着豪迈,其表现方式质朴、刚健,很有节奏感 。每逢重大节日,人们都会用英歌舞来庆祝,营造热闹的氛围 。人们戴着彩绘的脸谱,穿着威武的服饰,在急促、雄浑的鼓点声中起舞,让人们不禁想要跟着号啸起来 。
潮汕英歌舞的由来?“英歌舞”由来的三种说法:
英歌舞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及时雨说”,一种是秧歌说,一种是傩舞说 。
“及时雨说”就是在明末清初绍兴名士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本书中“及时雨”一节就有这样的说法 。这一节里描写的是求雨的场面 。张岱认为,可能是因为水浒英雄的大哥宋江绰号就叫“及时雨” 。
秧歌说就是说英歌舞是从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脱胎来的 。因为英歌与“秧歌”在潮州话里的发音是比较相似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的英歌是从古代的傩舞进化而来的 。傩舞是一种反映宗教意识和艺术特征的形式 。
扩展资料
英歌舞是潮汕地区广泛流行、也是群众基础最为深厚的一种广场舞蹈,极具阳刚之美,表现风格质朴、刚健,从节奏的张力中带给人们的审美满足,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可以说是潮汕民间舞之王 。每逢重大节庆,如没有英歌舞的参与来营造气氛,那是不可想象的!
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真的找不到另一种舞蹈语言象英歌舞这样充满豪迈、粗旷、激奋的言说 。这是每一个观者共同的感受 。你看,节庆之日,乡村旷野上,里三层、外三层黑压压的人群都在翘首等待 。突然,一群狂飙一样的舞者呼啸而至 。
几十位彩绘各种脸谱、身着威武服饰的彪汉,一路乐舞,在急促、雄浑的鼓点节奏中,舞动双槌,上下翻飞,忽而腾龙、忽而伏虎、腾挪闪跃、气势纵横,还不时发出激越、豪雄的怒吼,汇合着双槌清脆的击打声,响彻云霄,刚劲、奔放、雄浑的舞姿,磅礴粗犷,气势矫健 。
让观者热血沸腾,耸然动容 。这时,人们已不单单是在欣赏舞蹈 。空气中弥漫一种昂扬的气氛,观众不自觉地受到感染,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号啸起来!
很多北方来的朋友感到不解,文章锦绣的南国潮汕,怎么会诞生这么一种夺人魂魄、刚烈雄犷的舞蹈!这真是历史的因缘际会 。
从源流来看,英歌舞起源于百越部落原始的傩舞,意在驱鬼辟邪 。其后,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把中原地区英雄传奇的原型(比如水浒人物108将)融汇入南越固有的民俗中,千年流传,沉积成一种风情独具的艺术形式,即今天既有悠悠古风、又有时代精神的英歌舞 。
舞蹈队伍分为前棚和后棚,前棚为众多舞者,双手持短棍,由一“耍蛇人”领舞;后棚为打击乐队,配合舞蹈演奏铿锵、激越的乐曲 。一般有36人、72人和108人三种组合,阵势、舞姿和打击方式则多种多样,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风格 。
目前潮汕至少有二十个以上的“英歌舞之乡”,正是证明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
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百花园的一株奇葩、一种稀有的舞种,英歌舞舞的是潮汕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质,舞的是潮汕人勇往直前的时代风范,它与潮人的血脉贯通、神明维系 。躬逢盛世,英歌舞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舞出一个空前的高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潮汕英歌舞
英歌舞的起源和来历是什么?英歌舞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及时雨说”,一种是“秧歌说”,一种是“傩舞说” 。
1、“及时雨说”就是在明末清初绍兴名士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本书中“及时雨”一节就有这样的说法 。这一节里描写的是求雨的场面 。张岱认为,可能是因为水浒英雄的大哥宋江绰号就叫“及时雨” 。
2、 秧歌说就是说英歌舞是从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脱胎来的 。因为英歌与“秧歌”在潮州话里的发音是比较相似的 。
3、还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的英歌是从古代的傩舞进化而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