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是什么

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是什么

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是什么

文章插图
这句诗的意思是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此句出自《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
《登鹳雀楼》原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翻译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
创作背景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簿,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 。这首诗是作者三十五岁时写下的 。点评沈括《梦溪笔谈》: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 。
沈徳潜《唐诗别裁》:四语皆对,读去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俞陛云《诗境浅说》:凡登高能赋者,贵有包举一切之概,前二句写山河胜概,雄伟阔远,兼而有之;后二句复余劲穿札,二十字巾中有尺幅千里之势 。同时畅当亦有《登鹳雀楼》五言诗云:“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
”二诗工力悉敌,但王诗赋实景在前二句,虚写在后二句;畅诗先虚写而后实赋,诗格异而诗意相同 。以赋景论,畅之“平野”、“断山”二句较王诗为工细;论虚写,则同咏楼之高迥,而王诗“更上一层7”尤有余味 。王之涣简介王之涣在公元688年出生于晋阳,字季凌,是唐朝鼎盛时期的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一生性格非常豪放,经常自己在家中练剑和吟唱一些悲伤的曲子 。他所写的一些诗篇,也经常被当时的一些乐工拿去制作成歌曲,王之涣在唐朝时期曾经名动一时,经常与高适和王昌龄等人一起作诗吟唱 。
王之涣非常善于描写一写关于塞边凤光的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登黄雀楼》和《凉州词》等诗篇为人们广为传颂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什么意思
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是什么

文章插图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是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登鹳雀楼》全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赏析这首诗通首写其地势之高,分作两层,虚实互见 。前半两句十字,调遣了日、山、河、海等最能体现自然伟力的意象,以寥廓天宇为背景,与苍茫的暮色构成一幅极其壮丽宏阔的画图,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黄河入海流”其实是诗人“下瞰大河”并目送其远去的意中景,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是艺术家的想象力使咫尺有了万里之势 。
诗的后半拓开一层作结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言楼之如何高,而楼之高已极尽形容,且于写景之外,更有未写之景在,最能传登高望远之神 。这两句诗,好在切合鹳雀楼处势,与前两句诗承接十分自然,十分紧密,是壮阔景象激起的一种不能自己的豪情;好在它借登楼这一平常情事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好在它极其自然地表达了诗人向上进取,高瞻远瞩的胸襟,这是盛唐时代精神的体现 。
鹳雀楼简介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 。始建于北周时期(约557年—580年),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毁于兵,仅存故址 。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 。
人们只得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登临作赋者不绝 。改革开放以来,重修鹳雀楼的呼声日益强烈 。1992年9月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 。
永济市于1997年12月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拉开了鹳雀楼复建工程的序幕,是此楼自元初毁灭700余年后的首次重建 。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开始接待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