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的来历和故事( 二 )


2008年2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来桐城视察,在与讲解员谈到即将视察的六尺巷时,副总理风趣地说:“我知道六尺巷的故事,那时的吴家做得不太好 。”引得周围人笑声一片 。
2006年11月21日,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欣然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 。他说,六尺巷里曾诞生过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它昭示中国人民追求和谐的传统美德,闪耀着超越时空的思想光辉 。
六尺巷是怎么来的?六尺巷出自什么典故?谦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做人的境界,被人们一直传承至今,经久不衰 。古代有许多典故都跟谦让有关,比如孔融让梨,六尺巷的故事 。那么你知道六尺巷是怎么来的?六尺巷出自什么典故?六尺巷源于张家和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 。
“六尺巷”指的是一条巷子,史料上有真实的记载,所以不是人们胡编乱造的故事 。据说在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他的老家桐城,他家的宅子跟对面姓吴的邻居家的宅子只隔了一条小巷子,而领居家想要将这条巷子占为己有,张家这边不同意,所以两家人发生了很大的争执 。官府也没办法,张英就给自己的家人写了一封书信,上面写着: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看了之后让出了三尺的地界,吴家看到张家如此礼让,也让出了三尺,就变成了一条六尺的巷子,这就是“六尺巷”的来历 。因为当时张英的家人希望他利用自己的职位便利,给当地的官府施压,当时张英看到后给家里人回了这样一封信 。最终导致这条巷子没有被吴家人霸占,反而因为双方的礼让,变成了六尺巷 。张英不仅没有因为自己的职位便利,胁迫吴家人就范;而吴家人也因为张家的谦让,做出了必要的礼让,所以这就是“六尺巷的来历” 。虽然是一个很小的故事,但告诉我们的确实大的道理,让我们学会做人应该礼让,不要因为一些小的事情,影响了自己跟他人的感情,同时也显示出官府对民众的态度,面对利益时的立场,所以,“六尺巷”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的道理,这就是“六尺巷”的来历 。
六尺巷的来历和故事 六尺巷的来历和故事是什么1、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境内的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 。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 。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 。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 。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 。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
2、“六尺巷”位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六尺巷”旧址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3、这条巷子现存于桐城市城内,作为中国文化的遗产,是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 。六尺巷已经是桐城古城的旅游景点,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