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指的是什么

七月流火是汉语成语,指的是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成公历七月,因此“七月流火”在现代也用来形容天气炎热 。
拓展资料:
“七月流火”不是指7月天上下火(那样恐怕是一场大灾难) 。这个短语出自《诗经》中的《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诗经中的七月流火描写的是将近4000年前的景象,由于岁差,我们的前辈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天象已经不一样了,那时候的七月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公历8、9月 。
七月流火是汉语成语,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七月流火的意思是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由于大多数人的误用,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已修改为也可形容天气炎热 。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国风·豳风》,原文为“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
文中指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前句是引子,天气渐渐凉了 。后句是落脚,该缝制寒衣了 。今若想观察,要到阳历八、九月才行 。
扩展资料
关于“七月流火”意思的争议
2005年7月12日,郁慕明到中国人民大学演讲,人大校长纪宝成在致欢迎词时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七月流火”正确用法乃至关于复兴国学的更为广泛的讨论 。
有些人主张这是误用,而且和人民大学致力于推动国学复兴的做法不符,因此应当纠正 。而另一派观点则认为,这种词义演变比比皆是,例如明日黄花等词就是如此(昨日黄花并非官方承认的词语),因此不足为奇 。
反而这正是词语的正常变迁,当代阳历7月正相当于农历六月,正是一年中最热之时,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热十分贴切,属于“借形词”,符合词汇发展规律,而当代也已多用“七月流火”来表示天热,因此应当接受此义为正确用法,否则就是犯了“以古匡今”的错误 。
七月流火指的是七月流火是汉语成语,指的是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成公历七月,因此“七月流火”在现代也用来形容天气炎热 。
扩充知识:
【造句】
昨天的天气很热,让人感觉又回到了夏季,有人感慨“七月流火” 。
微风送凉,水晶帘外虽是七月流火,夏日却仍炎炎如炽 。
在如今,早已超越了《诗经》的本意,偶以为在《辞海》或者《辞源》中,迟早会在某一天,在“七月流火” 。
熟悉东方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最近最火的就是“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这句话了 。
七月流火是指什么?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
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成公历七月,所以“七月流火”在现代常被误认为天气炎热 。
该句出自先秦《诗经》中的《豳风·七月》 。
原文描述: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
译文: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
文学鉴赏:
首章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一下子把读者带进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 。同时它也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调,提示了总纲 。
二章至五章,终前段之意 。六章至八章,终后段之意 。”在结构上如此安排,确是相当严谨 。所谓“衣之始”“食之始”,实际上指农业社会中耕与织两大主要事项 。这两项是贯穿全篇的主线 。首章是说九月里妇女“桑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 。
十一月以后便进入朔风凛冽的冬天,农夫们连粗布衣衫也没有一件,怎么能度过年关,故而发出“何以卒岁”的哀叹 。可是春天一到,他们又整理农具到田里耕作 。老婆孩子则到田头送饭,田官见他们劳动很卖力,不由得面露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