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麽?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麽?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麽?

文章插图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四谛”、“八正道”等 , 被称为释迦牟尼的根本教法 。四谛 , 就是:苦、集、灭、道 。
苦谛 , 即要人们把现世看成是痛苦的 , 人生充满着苦 。
集谛 , 即要人们把苦恼产生的原因 , 看成是起源于人本能的欲望(色、声、香、味、触五欲) 。灭谛 , 即要人们相信苦恼的根源——“五欲”是可以完全消除的 , 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解脱”而成佛 。道谛 , 即要人们相信有一条可以使人解脱的途径 。八正道又叫八圣道 , 包括: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 即要求人们按照佛教的教义来观察、思考、说话、行动和生活 。
佛教教义有哪些?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麽?

文章插图
佛教的基础教义“四谛”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认的基础教义 。所谓“谛”即“真理”的意思 。
“四谛”亦称“四圣谛” , 即苦、集、灭、道 。
苦、集二谛说明人生的本质及其形成的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 。(一)苦谛是把社会人生判定为“苦” , 全无幸福欢乐之可言 。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多种苦(佛典有四苦、五苦、八苦、九苦等多种分类法) , 还有108种烦恼 。(二)集谛是对造成痛苦与烦恼原因的分析 , 大体可概括为“五阴聚合说”、“十二因缘说”、“业报轮回说” 。
“五阴聚合”说 , 佛陀认为 , 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 , 都不是孤立的存在 , 而是由多种因素集合而成 , “有情”(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有情识生物 , 即众生)则是由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或五蕴)组成(其中“色阴”包括“四大”——风、火、水、土等因素) 。既然有情只是“五阴”的聚合 , 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体 , 所以有情自身不是独立永存的实体 , 没有单独的“自性”(此即所谓“诸法无我”);且有情和世上万事万物处在无休止的变迁之中(此即所谓“诸行无常”) 。“五阴聚合说”构成了佛教空观的主要内容 。
“十二因缘”说 , 涉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链条 。现世的果必然有过去世的因 , 现世的因必将引出未来世的果 。过去的一生行为 , 决定今世一生的状况;今世一生的行为 , 决定未来世一生的状况 , 这就是因果报应 。
作为能够导致果报之因的行为 , 叫做“业” 。“业”分身业(行动)、口业(言语)、意业(思想)三类 , 也就是人的一切身心活动 , 任何思想行为都会给行为者本人带来一定的后果(报应或业报) 。“业报轮回”说 , 按照善恶罪福的业报法则 , 有情(众生)流传在“六道”之中 , 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牲道、地狱道、饿鬼道 , 形成六道轮回 。
(三)灭谛提出了佛教出世间的最高理想——涅槃 。“涅槃”是梵文的音译 , 意译作“灭度”、“圆寂”等 。涅槃的根本特点是达到熄灭一切“烦恼”、超越时空、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 。(四)道谛即解脱之路 , 即通向涅槃之路 。
被总结为“八正道” , 从身、口、意三个方面规范佛教徒的日常思想行为 。又被归纳为戒、定、慧“三学” 。“戒” , 是约束佛教徒日常生活的纪律 。如三皈、五戒、八戒、具足戒、菩萨戒等等 , 后发展成复杂的“律学” 。
“定”(即“修定”) , 是指通过精神集中、静思冥想、观察特定对象而获得悟解义理或功德的一种思维修习活动 。定的种类很多 , 在中国佛教中 , 往往把定和禅连称“禅定” 。禅定的主要目的是发慧(由定生慧) 。“慧”(即“般若”) , 是指由修习佛理所引生的辨别现象、判定是非善恶的认识能力和境界 , 是证悟出世间法的明察力 。
有了“慧”才能得“度”(波罗密多) , 获得解脱 , 永离苦海 。解脱后所得之境为涅槃 。“慧”的发生 , 主要依靠经文和师长的教导 , 通过禅定沉思而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