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特征解析( 三 )


五.六百年而不衰 。青花是在白瓷上用钴料画成图案烧制而成,只用一种蓝色,但颜料的浓淡、层次,都可以呈现出极其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 。青花简朴而又华美,既复杂又统一,如同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特色,成为瓷器中的主要品种 。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 。
珐琅彩 :珐琅彩所用的材料,色择晶莹,质地凝厚,用作装饰,花纹有微凸堆之感 。景德镇瓷胎运到宫廷,命画院化工加以彩绘,多属「内廷秘玩,所以装饰画法极为精细,追求华美艳丽 。现代陶艺:创造,成为创作主体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实现个体精神价值的媒介 。
使陶艺这门古老的艺术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寓所 。因此、与传统陶艺不同,现代陶艺只是以陶泥作为它的物质载体,而借以体现的却是一种现代的艺术精神 。它主张自由创造、个性发挥、即使有些作品仍然保留着容器的形态 。但已不再是以实用为目的 。
并且突破了原有的技术规范,扬弃了传统陶瓷精致、规整、对称的古典审美趣味,向着随意自由、更富想象力、更具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 。现代陶艺创造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化的“瓶罐”,即使是“瓶罐”、也是以“瓶罐即艺术”的观念自由表达着陶艺家的生存经验 。因此、现代陶艺纯属于艺术家个体面对心灵的艺术创造 。
具有从古老的陶瓷母体中脱离而形成独立的纯艺术特征 。
瓷器文化的地域性 特征陶艺的诞生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地理环境、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的综合反映 。在它的成长、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及地域的特征 。
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历史文化积淀,因此孕育出多元的美学观,这就是艺术的地域性 。在陶瓷历史上由于交通的局限,材料相对固定以及观念的交流限制等原因,形成了诸如“南青北白”等非常明确的地域性特征,但是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化的推进,使当代陶艺发生重大变化,地域性的表现也因此而不同 。1 陶艺地域性的成因形成陶艺地域性特征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第一,各地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陶瓷材料的差异,是影响陶艺地域性的重要因素 。影响陶瓷艺术地域性特征的“物质”因素有很多种,如地形、自然条件等等 。对于陶艺这种造物艺术而言,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与陶瓷有关的自然资源 。
各陶瓷产区的地域性特征与得天独厚的陶瓷材料资源有着必然的联系 。景德镇是举世公认的瓷都,其质细腻、洁白,其色白中泛青,是景德镇陶瓷的典型特征 。景德镇陶瓷的坯体采用瓷土与产于本地的高岭土配制而成,“高岭,出浮梁县东乡之高岭山,挖取深坑之土,质如蚌粉,其色素白 。
”清《南窑笔记》景德镇坯泥的配方中所含的铁等呈色元素极少,色泽洁白,另外高岭土的加入减少了制品变形,能够烧制成工整细致的器形,为景德镇陶瓷绘画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另外釉灰是景德镇瓷器“白里泛青”传统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釉石产于浮梁东乡麻仓山之千户坑、龙坑坞等地,“有青黑界边、洒洒若糖点,莹若白玉,闪烁若金星者为上 。
”朱琰:《陶说》卷
三.釉石锻烧后再与本土的狼萁柴堆叠煨烧而成釉灰 。釉灰中狼萁灰的混入,使釉中的碱金属氧化物,尤其是铁、锰、磷氧化物含量有所增加,[1]在还原的气氛下烧成,致使釉色白里泛青 。平整、细腻、洁白的陶瓷材质促成了景德镇陶瓷绘画的长足发展,成就了景德镇陶瓷辉煌的艺术成就 。
同是以陶瓷雕塑著称德化瓷雕与佛山石湾陶塑展示出截然不同的风格 。德化瓷雕采用瓷土制作,瓷土中氧化硅、氧化钾含量比较高,再加上瓷土中含铁、钛等杂质较低,所以烧成后玻璃质较多,看上去瓷胎致密,透光优良,如霜似雪,所以德化瓷雕大多不施色釉,以单纯的雕塑美和胎釉材料的质地美而取胜 。德化陶瓷釉面滋润似脂,故有“象牙白”、“猪油白”、“鹅绒白”等美称,在我国白瓷系统中具有独特的风格 。德化的人物雕塑瓷胎滑润致密,洁白如玉,所烧制的观音,超凡脱俗,展现了温润柔和的女性魅力 。
广东佛山石湾公仔采用当地的陶泥制作,陶泥内含的杂质及沙质成分较多,其质地粗糙、呈色较深 。跟瓷泥相比较,它缺少瓷泥的洁白、细腻、温润,却散发着原始的粗犷、自然、质朴古拙的韵味 。[2]对于陶土的表现性,著名的石湾陶艺家刘传总结道“适宜表现一些比较苍劲和筋骨肌肉表露的题材,如:瘦骨仙、铁拐李、武侠人物、罗汉等”[3] 。不同的雕塑材质决定了德化、石湾两地不同的艺术特色,陶艺人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发展了陶瓷材质的优势,最终形成了独特地域性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