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作词:吴青峰歌词?( 二 )


我希望你能够记住 , 这首歌 。我不知道你还记得我吗? 我想你肯定不记得我 , 因为这是我第二次唱这首歌了 。这首歌的意义 , 其实是这样的 。你的青春永不逝去 。
你的年华永不逝去 。我希望你还可以记住这首歌 , 因为你的青春不再 , 但你的年华却不会逝去 。我希望你的青春 , 能够一直保留 , 能够一直保存 , 永远不变 。
这首歌的意思是 , 我想要让你永远保存青春 , 永远不变 。
为什么说吴青峰版的起风了 , 唱出了一种洒脱的感觉?

起风了作词:吴青峰歌词?

文章插图
吴青峰自己的版本相对于日文原版和辣椒版 , 在歌曲后半程不断推高的过程降了个八度 。这是我在一月初刚听到《起风了》时就感到诧异的地方 。
后来想了想 , 确实这首歌的音域跨度比较大 , 在不升key的情况下已经是整两个八度的音域分析吴青峰有没有能力完成这样的一个版本呢?也能 , 反正就像第二期《我们》一样牺牲一下主歌最低音呗 , 只是这样唱的话等于音域与原唱重合了 , 虽然高音可以唱实但低音唱不出洒脱和坦然 , 等于是个单纯柔弱版的原版翻唱 。
那为了加强前后对比的差异 , 也可以从编曲下手 , 结果就是舍弃了伴奏的纯净转而增加爆发力 。或者在后程坚定的选择持续升key , 把高音抬到E5去 , 他能哼唱 , 但却可能唱不出力量感 。所以感觉不论是单曲版还是歌手现场版 , 都是选择牺牲某些东西而凸显另一些成分 。最后编曲团队达成的平衡估计就是保持升key效果 , 同时要降八度(其实是升了又降了 , 所以最终是降了6度 , 没有真正降8度那么明显)完成最后一遍充满力量感的演唱 。
而为了中和这种降八度带来的落差感 , 弦乐编曲没有跟随演唱降八度而是继续往上攻 , 两句后再弱化弦乐来弥合这种演唱和伴奏的八度差 。怎么讲呢 , 那种想相比大桥版升key加花加力量的编曲还是最适合林俊杰张杰这种5组强混声有表现空间的歌手去突破 , 青峰唱的话只能是编曲上花心思做取舍 , 无论如何都是他以及自己团队的权衡和选择啦 。感觉《起风了》是由高桥优创作演唱的一首歌经中文填词后的版本 。
和弦走向大多用到4536 , 这是华语和日本的流行音乐里很常见的进行 , 但在俗套的和弦走向下 , 这首歌旋律仍然写的很优美 , 吴青峰这版还有一次升调 , 丰富了表现力 , 而且主歌、预副歌、副歌之间的音域在层层往上递进 , 层次感很鲜明 。演唱难度上来说 , 这首歌和很多日语歌一样旋律密集……而《起风了》副歌旋律密集到违反人类的习惯 , 几乎都很难找到换气的地方……而且日语原曲的音域跨度足足有两个八度 , 驾驭难度太高 , 而吴青峰改编后将副歌升调又降低了八度 , 把音域集中在自己擅长的范围 , 减小了一些难度 , 再依托升调和加重乐器来增加爆发力 , 弥补情绪递进感的不足 。特点吴青峰的声音相比其他男声而言并不醇厚 , 具有纤细的特点 , 清亮又独特 , 但稍显单薄 。
吴青峰很聪明 , 利用自己声线清亮的特点 , 先在歌曲开头进行了一段清唱副歌 , 这首歌副歌音域偏高 , 塑造出了“轻柔”的感觉 , 像是在追忆往事 , 一下子吸引人的耳朵 , 也与之后主歌的感情的沉淀多了一层对比 。没有把整段副歌清唱完 , 而是在“也就随缘”之后留白 , 让钢琴和弦乐进来 , 多留出了一些期待感 。
评价吴青峰、林俊杰和周深三个版本的《起风了》 , 哪个是你最喜欢的呢?
起风了作词:吴青峰歌词?

文章插图
三个人阐释的着重点不一样 。吴青峰版偏重于“始料不及闯进你的笑容”林俊杰版偏重于“我曾经难自拔于世界这么大”周深版偏重于“也心甘情愿披荆斩棘去走它一遍”吴青峰最先这三个版本唱的都比俩位原唱者好 , 就是那个买朝天椒也用券和高桥优 , 前面一种都做成dj电音了 , 一股网络红人感 , 后面一种是规范日式大白嗓 , 我还记得哪一个唱功排行榜把他排到最结尾 , 唱歌技巧连薜之谦都比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