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的历史背景( 二 )


清代、民国(17世纪中叶~20世纪上半叶)时期 , 闽南地区条丝烟、茶叶等加工业蓬勃兴起 , 销往全国及东南亚各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 , 居民对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 , 提出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 , 由于人口的增长 , 为维护家族的共同利益 , 势必建造更大规模的楼房 , 
让众多的宗亲几十人或几百人聚族而居 。以适应家族的兴旺 , 居住的安全 。于是便建造了殿堂式的土围楼以及方形、圆形等丰富多姿的土楼 。其特点为规模宏大、类型多样等 。在晚期 , 外来文化影响在部分土楼的建造中并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
20世纪50年代以后 , 该地居民仍大量建造土楼 , 一直延续现在 。这时期 , 土楼建筑比较注重实用性 , 结构简练 , 缺少华丽的装饰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建土楼 (福建省土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