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的由来和风俗

大暑节气的来历及风俗活动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日期在每年公历的7月22—24日之间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暑节气的来历及风俗活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大暑节气的来历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大概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是黄经120度 。大暑节气也正是属于中伏阶段,也就是每年的最热的一个阶段 。
古文记载“六月中,解见小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 。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因此,好多的古文中对大暑节气都有过讲述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因此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就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
相信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 。大暑一般是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 。这个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 。不是有句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大暑对于小暑来说,天气更加的炎热 。在《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从_年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统计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7月下旬,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都是出现在8月上旬,正好都出现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时期 。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时节,俗话说:“东闪闪无半滴,西闪闪要来雨”意思是说在夏天的时候,闪电若是出现在东方出现,雨一般都不会下的,但如果闪电出现在西边,那么雨马上就要来了 。
大暑节气的风俗活动
烹羊酤酒
就是大伏天里“吃羊肉,喝烧酒”,“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 。”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气腾腾的羊肉面 。就是在今日,在上海奉贤、金山、闵行等地还在流行 。这就是基于传统中医的理论,认为人们在夏天要顺应天气的变化,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仅维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汗液调节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
大暑吃“仙草”
南方粤港之地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 。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 。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 。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烧仙草是台湾着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热两种吃法 。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也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但这款食品孕妇忌吃 。
送“大暑船”
这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 。送“大暑船”时,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
吃荔枝“过大暑”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 。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 。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 。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 。于是,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
米糟
有的地方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 。
大暑的饮食原则
1、天天要吃水果 。
水果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以及B族维生素、钾、镁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 。不同的水果营养含量不同,补充胡萝卜素,选择芒果、柑橘、木瓜、山楂等红黄颜色的水果枣、橙、柚子、猕猴桃等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香蕉、枣、红果、龙眼等的钾含量较高 。
另外,水果中含有果酸、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有助于消化 。
2、常吃鲜豆 。
暑季的鲜豆品种丰富,包括豇豆、毛豆、四季豆、蚕豆、扁豆、荷兰豆 。鲜豆类的营养全面,吃法多样 。毛豆、蚕豆可以直接煮着吃,豇豆焯后可以用芝麻酱等凉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