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出自哪里?作者名是?( 二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学 。
劝学选自什么全书共多少篇

《劝学》出自哪里?作者名是?

文章插图
《劝学》劝学《荀子》,《荀子》全书共三十二篇,且每篇都颇有长度,以千字来述全书显然也只能是其人其书的简介罢了,所以在此选取其中的第二篇——修身,来写一些感想 。荀子其人的中心思想是“礼”,他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而主要观点是“隆礼重法”,“尊贤爱民” 。
荀子和孟子的“性善”说相反,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生来是“恶”的,须要“师化之法,礼义之道”,通过“注错习俗”、“化性起伪”对人的影响,才可以为善 。
同时荀子也肯定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调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荀子》后世影响《荀子》二十卷是记录荀子思想的主要著作,唐代杨倞注 。全书共三十二篇(劝学、修身、不苟、荣辱、非相、儒效、王制等等),其中大多数为荀子的著作,少数出于门人之手 。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治学方法、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 。
此为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本 。《荀子》的人性论是荀子思想的逻辑起点 。荀子主张人性恶,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如果任人顺性发展,人与人之间就会互相争夺,使社会陷入混乱;必须由圣人制定礼义,进行教化,才能使人转而为善,使社会正常安定 。
所以他认为人性是恶的,而善则是后天人为教育的结果;善不是性,而是“伪” 。
《劝学》的作者是谁?
《劝学》出自哪里?作者名是?

文章插图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 。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
与其弟子撰有《荀子》一书 。扩展资料: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
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 。
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 。
劝学出自哪里
《劝学》出自哪里?作者名是?

文章插图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劝学 荀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