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六扇门东厂区别( 三 )


于是明宪宗认为干脆设置一个机构,负责情报侦察与缉私,这个机构就是西厂,首任提督就是明宪宗信任的汪真,西厂是明朝皇帝对原来的锦衣卫和东厂失去信任而建立的,西厂的人员也是从锦衣卫中挑选的,并且人数多于东厂,同时西厂的职责也与东厂和锦衣卫相当,并且还有延伸,西厂不仅可以随意逮捕大臣、皇亲国戚,甚至可以逮捕普通百姓,这是把三法司的活也干了,所以西厂存在的时期,职责与权限超过了锦衣卫与东厂 。
西厂建立之初,为了邀功,以汪真为首的西厂开始迅速扩张,肆意扩大打击对象,把很多案子办到了大案,而且仅凭怀疑就任意逮捕朝中大臣,大搞刑讯逼供,气氛压过了锦衣卫与东厂,引发朝臣的大量反对,成立仅5个月时间,就有内阁大学士商辂以及朝臣一起上书皇帝,劝谏废除西厂,明宪宗同意了 。
废除西厂一个月后,又有小人建议明宪宗恢复西厂,加上明宪宗不信任东厂与锦衣卫,所以西厂又恢复了,此后在明宪宗时期一直存在,后来因为宦官汪真镇守辽东,被东厂弹劾,再加上明宪宗对汪真产生警惕,于是明宪宗再次解散西厂,西厂在明宪宗时期断断续续存在了五六年时间,但西厂的权势是超过东厂与锦衣卫的 。
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太监刘瑾掌权,西厂再次重新建立,提督是谷大用,与东厂一起受刘瑾领导,这个时候的西厂权势已经大不如前了,并且与东厂不断内斗,互相拆台,后来刘瑾又新设了一个内行厂,与东厂、西厂、锦衣卫职责相似,一起合称为四大厂,也就是四大特务机构,这个时候是明朝特务机构最鼎盛的时期 。
刘瑾倒台后,西厂和内行厂也被废除,之后就消失在历史舞台上,西厂跟内行厂一样,在明朝就是个临时机构,虽然汪真在的时候权势很大,但在明武宗之后彻底废除 。
四、六扇门六扇门前面讲过,就是明朝的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衙门的合称,后来引申为明朝的衙门,是正规的政府机构,主要负责民事,管理普通百姓的刑法、审理与侦察,至于大臣与皇亲国戚,六扇门是管不了的,非得锦衣卫、东厂、西厂这些机构来管的,所以六扇门的职责权限其实是最小的 。
明朝四大组织:东厂、西厂、锦衣卫、六扇门,究竟哪个更厉害呢?真是蛮有趣的一个问题,这四个组织中谁权力最大不好断言,但权力最小的那个肯定是六扇门 。
明朝的六扇门到底是何种组织至今依旧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六扇门是明朝末年一个由捕快组成的,与江湖道门势力有很深来往的特殊官方机构,它类似于今天司法部门的重案组和反黑组 。也有的认为所谓六扇门其实就是对明朝衙门的统称,因为任何明朝衙门都有正门、仪门、宅门三门 。但是不管六扇门是何组织,它都是受官僚机构管辖的,是在正规的司法体系之下的 。
东厂、西厂、锦衣卫这三个组织都是明朝特有的特务组织,它们都只对皇帝负责,拥有独立于司法体制之外的拘捕权、审判权和羁押权 。因此它们都是大权在握的特殊部门,地位都凌驾于一般的官僚机构之上 。所以居于正常司法体制下的六扇门,是没有资格与它们相提并论的 。
至于东厂、西厂、锦衣卫这三个机构谁的影响力更大,我们来简单的看看这三个机构的历史,从中就能看出端倪来了 。
锦衣卫本身是皇帝的车马仪仗队,早在元代时便已经存在,保卫皇城、扈卫皇帝出行是它本来的职责 。明朝的缔造者朱元璋为了清除功臣方便,赋予了锦衣卫独立于司法体制之外的拘捕权、审判权和羁押权,将它从一个保卫机构变成了特务组织 。由于锦衣卫本身就有相应的体制,所以这个组织很容易扩大,因此锦衣卫是明朝特务组织中规模最大的特务组织,最多时高达15万人之巨!
锦衣卫的主官锦衣卫指挥使,都是由皇帝的亲信武官出任 。锦衣卫其实并没有因为改朝换代而消失,清朝进入北京城后的第二年,也就是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廷收回了锦衣卫的司法特权,将它重新降格为了原先的保卫机构 。
东厂是朱棣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设立的一个由太监掌控的特务组织,它的诞生很可能与同年的唐赛儿起义有关 。由于不堪忍受修建北京城的沉重徭役,山东白莲教在佛母唐赛儿率领下发动起义,虽然这次起义很快被明朝政府镇压下去,但是诡异的是,这次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们都人间蒸发不知所踪了!
由于缇骑遍天下的锦衣卫无法找出唐赛儿等起义领导者的藏身地,这让朱棣对锦衣卫的忠诚产生了怀疑,所以他又设立了东厂 。东厂设立之初,为了避免特务头子权力过大,朱棣明确下令两个机构互不统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