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的风格是什么?( 二 )


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 。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 。他将豪放词推帜至一个顶峰 。在抒发报国之志时,辛弃疾的词常常显示出军人的勇毅和豪迈自信的情调,像“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满江红》),“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
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等,无不豪情飞扬,气冲斗牛 。对那些与自己一样勇于报国的志士,他由衷地加以赞美,与之同声相应,彼此勉励,如《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的慷慨热情,全然不同于一般俗滥的祝寿词: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而对于庸俗圆滑、面对民族危亡无所作为的官僚,辛弃疾有一种出于本能的厌恶,在《千年调》中他勾勒了这类人物的丑态:“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 。
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 。”然而正是这样的人充斥官场,把持权位,引导着一条苟且偷安的道路 。他愤慨地写道:“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卜算子》)当辛弃疾带领不多的人马冲过战场烽火来到南方时,怀着满腔热血,渴望一展宏图,却不料从此陷落在碌碌无为的境地,这使他感到难以忍受的苦闷和悲愤 。在他南归的第十二年重游当年南归的首站建康时,他写下了著名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对壮志成空的悲哀;岁月无情地流去,因这种悲哀更显得怵目惊心 。然而即使词人在写他的孤独和悲哀,写他的痛苦和眼泪,我们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许、绝不甘沉没的心灵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当代注本以邓广铭先生作的《稼轩词编年笺注》最为流行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创作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 。南宋时期著名? 。
辛弃疾是什么风格的词人

辛弃疾词的风格是什么?

文章插图
辛弃疾是属于豪放派诗人 。辛弃疾后半生,不为朝廷所重用,并且因为主张抗金而受人排挤 。
但是,辛弃疾是在抗争中成长的,二十一岁就带领骑兵杀入金军营地 。
辛弃疾心中的一腔热血在被朝廷诏安之后一直被主和派压制着,而写词便成为了他心情唯一的宣泄口,所以他的词充满了豪言壮志,充满了自己的憧憬,盼望着重返沙场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