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夷陵猇亭之战(火烧连营)
三国时期决定蜀国命运的彝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兵败猇亭,这次战役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
【潼关之战是什么季节】后汉末年,三国鼎立 。吴、罗两国,实力不相上下、魏国最强 。刘备为报东吴袭取荆州、杀死关羽的仇恨,不听诸葛亮、赵云的劝告,起兵七十多万,亲征东吴 。
孙权先派年轻的孙桓、 后派年老的甘宁等将领阻挡刘备, 都被刘备打败 。孙权急得没有办法, 就把杀害张飞的凶手范疆、 张达送给刘备,还愿让出荆州求和 。刘备不答应, 非要灭了东吴不可 。
之后,孙权便任命陆逊为大都督 。
刘 备 的 部 队 从 春 天 出 征 直 到 夏 天, 也 没 打 败 东 吴 主 力, 当时正是盛夏季节,天气异常炎热,蜀军士兵忍受不了蒸人的暑气,叫苦连天 。刘备只得让水军离船上岸,和陆军一起,靠着溪沟山涧、树林茂密的地方,扎下互相连接的四十多座军营,以便躲避暑热,休整军队,等到秋凉后再向吴军大举进攻 。马良感到不妥, 劝刘备说:“这样安营,是不是征求一下丞相的意见?”刘备说:“我很懂兵法,何必问孔明 。”
陆逊看到了蜀军战线拉得过长,兵力分散,士卒疲乏,土气低落,认为进行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 。
为了使反攻有把握取得胜利,陆逊先派出一小部分兵力,对蜀军的一个营寨进行试探性进攻,战斗结果吴军吃了亏,可陆逊已经找到了攻破蜀军的办法,那就是用火攻 。陆逊命令水路士兵,用船只装载茅草,迅速运到指定地点;陆路士兵,每人手拿一把茅草,在茅草里藏着硫磺、硝石等引火物:一到蜀营,就顺风纵火 。
吴军又是火攻,又是突然袭击 。蜀军毫无防备,顿时乱成一团 。各路吴军乘着大火,同时发起反攻,接连攻破了蜀军的四十多座营寨 。蜀将张南、冯习抵挡不住,被吴兵杀死 。在慌乱中,刘备拨马向夷陵马鞍山逃走 。刘备逃到马鞍山 。陆逊的大队人马把马鞍山团团围住,从四面放火烧山 。刘备只得带着残兵败将,杀开一条血路,向西逃跑 。吴军紧紧尾追,刘备赶忙命令沿途驿站的人员,集中军用物资和士兵抛弃的盔甲,堆在要道上,放火烧着,堵塞山道,阻挡追兵 。担负断后的蜀将傅肜,坚持战斗,率领部下往来冲杀,身受重伤,奋力死战,才使刘备摆脱追兵,逃到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 。没多久,刘备也身死白帝城 。
4.汉巴之战
5合肥之战
曹魏方(守方):
主将:张辽 副将:乐进,李典 兵力:七千
孙吴方(攻方):
主将:孙权 副将:可以确定的有凌统,甘宁,其余不详 。兵力:十万
战前形势:
孙权举倾国之力,对合肥势在必得,双方的兵力对比为14:1,而曹操远在汉中,远水救不了近火 。
战斗进程:
一:前哨战:
本来前哨战一般是指双方试探性的相互攻击,但由于本战的特殊性,使得前哨战成了整个合肥之战的关键 。
张辽在接到曹操指示之后,分析了当前形势,之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 。他募集了八百勇士,第二天向吴军发起突击,造成吴军一时混乱,无法应战 。后来虽将张辽团团围住,但无奈对方勇猛难当,数次突破重围 。激战半日,锐气尽失 。而曹军则稳定了军心,提升了士气 。
分析:
对于曹军来说,此战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必要性:此战必须要打,因为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己方援军遥遥无期,军心动摇,若不能有效打击对方士气以稳定己方军心,即使守城也一定守不住 。所以张辽说“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
2:危险性:此战对于张辽及八百勇士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因为此战是正面突击,不是偷袭,对方毕竟是十万大军,己方突击队还不到对方百分之一的兵力,稍有差池,就会全军覆没 。而且,此战只能胜,不能败 。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整场战役的失败 。
3:可行性:对于张辽来说,此战也并非没有取胜可能 。其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对方兵力远胜于我方,难免会产生轻敌思想,防范必定会比较松散 。只怕从主将到士兵,谁也不会想到只有十几分之一兵力的敌人居然敢主动出击 。而且包围未成,阵脚未稳,这就给了张辽可乘之机 。其二:吴军在如此优势兵力下,一定会自认为己方必然能获胜,在这样的思想下,将领士兵缺乏力战甚至死战的决心,战斗力打了折扣,反观我方,自张辽以下,突击队员个个抱着必死的觉悟和必胜的决心(两者缺一不可),战意旺盛,战斗力强 。
- 调速马达是什么工作原理?
- actvon是什么车
- 雪佛兰的标志是什么样子
- 30km/h标志是什么意思
- 大料指的是什么
- 抖音变身奥义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抖音的变身奥义
- 中国主要入侵种是什么
- 车没挡位的原因是什么
- 太原车牌号是什么开头的
- 一把叉子是什么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