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菜的来历

蟠龙菜来源于明朝嘉靖年间,是一道宫廷御菜 。
相传在嘉靖进京之前,宫廷皇族内就已明争暗斗,而当时的太后迫于这种形式就颁密诏给三位亲王,说:“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当时兴王府离京城最远,为了赶回来,藩王世子就听从建议坐上囚车赶路,但因为路上囚犯的食物难以下咽,他就命令厨师做一道吃肉不见肉的菜,如果做不出,就会性命难保 。
当时有一位十分心灵手巧的厨师,正因为做不出这道菜发愁时,妻子递过来的红薯让他有了灵感,所以他就做出了一道用肉和鸡蛋做出来的“红薯” 。后来这位世子成为皇帝之后,厨师就将这道菜做成了蟠龙升天的形状,此后便有了“蟠龙菜” 。
蟠龙菜的来历是什么?蟠龙菜的来历是:
蟠龙菜,既是美味佳肴,又有政治内涵,甚至还关系到帝位之争和江山更替 。《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正德年间武宗朱厚照,因姓朱,生肖属猪,忌讳吃猪肉 。
曾一度敕令全国禁食猪肉 。其堂叔朱佑杬所在的湖广安陆州兴王府,为了变通执行武宗的禁令,发明了蟠龙菜这种“吃肉不见肉”的食品 。
扩展资料:
蟠龙菜的大部分原料是青鱼和草鱼,鱼则是进补的好食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 。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2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 。
鱼中富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等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 。鱼肉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作用,其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蔬松症 。
中医理论证实,草鱼有平肝、祛风、活痹、截疟之功效,可治虚劳及风虚头痛 。青鱼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解烦等功效,可治疗气虚乏力、胃寒冷痛、脚气、湿痹、疟疾、头痛等症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蟠龙菜
蟠龙菜的由来是什么?蟠龙菜的由来是:
蟠龙菜,既是美味佳肴,又有政治内涵,甚至还关系到帝位之争和江山更替 。《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正德年间武宗朱厚照,因姓朱,生肖属猪,忌讳吃猪肉 。
曾一度敕令全国禁食猪肉,其堂叔朱佑杬所在的湖广安陆州兴王府,为了变通执行武宗的禁令,发明了这种“吃肉不见肉”的食品 。
蟠龙菜的菜品特点:
蟠龙菜造型美观,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以吃肉不见肉”而著称,是中国明朝时的宫廷“皇菜”,如今已是列入《中国菜谱》的名肴之一 。蟠龙菜色美味鲜,香嫩可口,油而不腻,蒸,炸,熘,炒、烩,不同的烹调方法,具有不同的特色 。
蟠龙菜的做法蟠龙菜的做法是什么呢?
一、蟠龙菜简介
蟠龙菜,中国名菜。
又称盘龙菜、卷切,俗名剁菜,被称为“钟祥三绝”之一,湖北十大经典名菜之一。已列入《中国菜谱》,其制作技艺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蟠龙菜诞生于明武宗年间,得名于嘉靖登基之时,迄今已有约500年的历史,其主要原料有鸡蛋、猪肉、鱼肉、葱姜等,菜品特色是色泽鲜艳、肥而不腻、肉滑油润,香味绵长 。
蟠龙菜是钟祥地区人们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离不开的传统名菜,凡大宴必有“龙席”;其吃法在传承中也不断推陈出新:可蒸、煎、炒、馏,可做火锅、下面条、氽汤等 。
二、蟠龙菜的做法
1、主要原料
主料:猪肉(瘦)500克,肥膘肉250克,草鱼450克 。
辅料:鸡蛋清100克,鸡蛋150克,淀粉(蚕豆)100克 。
调料:姜5克,味精2克,猪油(炼制)15克,盐5克,小葱5克 。
2、基本流程
1.将猪瘦肉剁成茸,放钵内,加清水浸泡半小时;
2.待肉茸沉淀后沥干水,加精盐、淀粉、鸡蛋清、葱花、姜末,边搅动边加清水,搅成粘稠肉糊;
3. 草鱼宰杀治净,片取净肉剁成茸,加精盐、淀粉搅上劲透味成粘糊状;
4. 鸡蛋磕入碗内,搅匀,入锅摊成蛋皮3张;
5. 鱼茸、肉茸合在一起拌均匀,分别摊在鸡蛋皮上卷成圆卷;
6. 鱼肉茸卷上笼,在旺火沸水锅中蒸半小时,取出晾凉;
7. 晾凉后切成3 毫米厚的蛋卷片;
8. 取碗一只,用猪油抹匀;
9. 将蛋卷片互相衔接盘旋码入碗内,上笼用旺火蒸15分钟取出翻扣入盘;
10. 炒锅上火,加鸡汤50毫升、盐、味精,勾芡,淋入熟猪油10克,浇淋在蛋卷上,点缀花饰即成 。
3、注意事项
1.肉茸每次换水沉淀时,需浸泡半小时,直漂到呈现白色为止 。
2.浸泡后的肉茸调制时,需加入蛋清1只、精盐2.5克、淀粉150克和清水等搅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