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冬至:与夏至相反,北半球冬至时白昼最短,日照物影最长,黑夜最长 。过了冬至白昼就一天天地增长了 。北方民间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 。
23、小寒:是一年中温度已到严冬的节气,这时正值“三九”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天寒地冻,进入严冬时期 。
24、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期,相对于小寒来说,标志着严寒的持续和加剧 。《三礼义宗》曰:“冷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古代叫2为节气定名称,是有依据有讲究的 。春、秋两季,有“分”字,如春分、秋分,而不用“至”;夏、冬两季,有“至”字,如夏至、冬至,而不用“分” 。
从立春到大寒,共二十四节气,它们各有其名称,而这些名称也都有来历和依据 。“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四季的节气 。丑月即十二月结束,寅月即正月开始,这叫做“节” 。
一个月之半,则叫做“中” 。“二分”即春分、秋分,是指阴阳各占一半,即阴阳二分势均力敌的时候 。“二至”即夏至、冬至的“至”,有两个意思:从子到巳这六个为六阳地支,
从午到亥这六个为六阴地支,“至”是介于巳与午、亥与子之间的意思 。冬至的时候,亥(十月)的阴气盛旺到了极点,所以称冬至为子,子就是止,此时阴气因盛极而停止,阳气便开始出现,所以也称“至”,至就是到来的意思 。
夏至的时候,巳(四月)的阳气盛旺到了极点,所以称为午(五月),午就是仵,这个时候阴气开始出现,所以也称“至” 。从秋分起水开始干涸,到了立冬水开始结冰;到了冬至的时候,水泉开始涌动,也就是阳气萌发,万物开始复生,到了大寒的时候,江河里的水都结成了坚冰 。
雨水的意思是:雨水起初是露,是霜,是雪,它们都是由水气凝结而成的,寒冷之极 。到了春天,暑气开始顺势而行,又是暑天的开始 。天一降水,人与万物都开始复苏 。春天属木,而生于水,立春之后,接下来的节气定名为雨水,是很恰当的 。
按卦气说,正月为《泰》卦,这个时候天气下降,自然应当为雨水 。卦气二月为大壮,雷在天上轰鸣,惊醒万物,下面的节气自然应叫做惊蛰;先雨水和后惊蛰,如此排列,也很恰当 。
惊蛰的意思是说万物都是由于震动而生出来的,而震就是雷——在《易》卦中,震卦的卦象之一就是雷 。清明的意思是说是由于巽而严整,巽为风,风洁净而严整,所以叫做清明,
清明就是洁净严整的意思——在《易》卦中,巽卦的卦象之一就是风 。谷雨节在三月中,是因为从雨水以后,地气开始萌动,到这个时候又遇见雨水,土地便能够滋润各种农田作物 。
小满在四月中,先哲对此有如下说法:小雪之后,阳气一天增长一分,经过三十天就增长至三十分,而形成一昼也就是一天,这就是冬至 。小满之后,阴气也是这样天天增长 。
四月是乾之终,之所以说“满”,是因为《姤》卦的`初六爻说“赢豕孚蹢躅”,《坤》卦的初六爻说“履霜坚冰至” 。这里的“赢豕”是比喻其小,而“蹢躅”则是比喻其满;
“履霜”是比喻其小,而“坚冰”则是比喻其满 。万物出生之后怎样评说都是容易的,而阴气萌生之初就评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可见思虑之深远,这种深远的思虑是为了预先采取防范措施 。
小雪之后,就是大雪,而这里只有小满却没有大满,用意并不难理解了,那就是事物的发展忌讳满盈 。三月中的谷雨,五月中的芒种,这两个节气是专指谷和麦而言的 。
说谷,一定要推究它初生的时候,谷是春天下种的,得木之气——也就是得春之气越长越壮,到了秋天成熟就衰败了,因为秋为金,而金是克木的 。说麦,一定要推究它成熟时候 。
麦是秋天种下的,得金之气——也就是得秋之气,到了夏季就成熟了,这是火克金 。六月的节为小暑,六月中气为大暑,夏至以后,暑气已经盛旺之极,本不应当再说“小”,却又用了 “小”字——小暑,
这是为什么呢?《易经》说:寒来则暑往,署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整个上半年这一半,都可以叫做暑,整个下半年这一半,都可以叫做寒 。正月是暑气的开端,十二月是寒气的终结,因而大暑、小暑,只不过是就上半年的暑气而说的 。
六月中暑气达到盛极,所以称之为大——大暑,然而并未真正达到大的程度,其实还是小 。七月中为处暑,这个月份是暑气的终结,寒气的开端,大火星向西流去,暑气在这个时候就隐藏起来,潜伏不动了 。所谓“处”,就是隐,隐藏起来,潜伏不动的意思 。
- 八宝粥是怎么来的
- 玉器鉴赏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中国古代玉器鉴赏知识
- 西席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 古代火焰的雅称
- 古代的小娘是指什么
- 什么是铁蒺藜?
- 70岁老人的雅称
- 丙午时是几点
- 中秋的来历
- 秋处露秋指的是哪四个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