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粥是怎么来的

八宝粥来自于古代的腊八粥 。八宝粥起源:农历十二月(古称腊月)初八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在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改为十二月初八日,谓之“腊八节” 。人们在这天进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和吉祥 。
一、简介
每年的腊月初八,按照我国的传统,很多地方都有吃“腊八粥”的习惯 。所谓的“八宝粥”,其实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腊八粥”而已 。“八宝粥”的原意是指用八种不同的原料熬制成粥 。但是在今天 。许多“八宝粥”的用料已经超出八种 。“八宝粥”一般以粳米、糯米或黑糯米为主料,再添加辅料,如绿豆、赤豆、扁豆、白扁豆、红枣、桃仁、花生、莲子、桂圆、松籽仁、山药、百合,枸杞子、芡实、薏仁米等熬制成粥 。
二、起源
农历十二月(古称腊月)初八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在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改为十二月初八日,谓之“腊八节” 。人们在这天进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和吉祥 。相传,释迦牟尼在比哈尔邦的尼连河附近遭难被牧女所救,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 。此后,佛门弟子便于腊八节举行诵经活动 。并用干果、杂粮煮成“腊八粥” 。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合家聚食,还馈送亲友邻里 。
八宝粥的来历八宝粥来自天竺 。
腊八粥,又名八宝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民间传说来自天竺 。中国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
八宝粥具有健脾养胃,消滞减肥,益气安神的功效 。可作肥胖及神经衰弱者食疗之用,也可作为日常养生健美之食品 。八宝粥,又称腊八粥、佛粥、五味粥、七宝粥、七宝五味粥等 。
扩展资料:
营养价值
“八宝粥”的选料特点决定了“八宝粥”营养丰富、全面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 。
“八宝粥”采用的原料除了大米或糯米外,还添加小米、豆类、核桃仁、花生仁、红枣、桂圆、莲子、山药、枸杞子等,是蛋白质互补作用在食物中的典型应用 。
谷类缺乏赖氨酸,而豆类赖氨酸含量比较高:小米中含亮氨酸比较多;各种坚果类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所选中药也是具有滋补调养、健体作用的药材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宝粥
八宝粥起源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八种食物合煮“八宝粥”,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 。其后渐成民间自煮八宝粥(称腊八粥)食用的习俗 。
阴历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也即现今的"八宝粥" 。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
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
食腊八粥的风俗流传至尽,腊八粥早已经不只是腊八日的食品,罐装的八宝粥成为了人们日常的营养食品 。
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又能够能增福增寿呢 。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 。“腊”,本是我国远古时代一种祭礼的名称 。
《风俗通.祀典》:“礼传曰:‘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 。’”“腊”“蜡”“猎”三字在古人们去野外猎取禽兽,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的仪式,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家人平安、吉祥,称之为腊祭 。
由于腊祭活动常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但腊祭的日子并不固定 。自南北朝始,据传腊祭之神有八种,于是腊月初八便成了固定的祭日 。古称“腊日”,俗称腊八节 。
东汉初年,佛教传入我国,相传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日 。因此,这天也是佛教节日,叫做“成道节” 。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 。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 。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 。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