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 三 )


(3)多功能化阶段(1980年以后)
这一阶段的传真机不仅作为通信设备获得了广泛应用 , 还在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和电子邮政等方面担任了重要角色 , 它将向着综合处理的终端过渡 。现在.已开始和微型计算机相结合 , 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增加传真在信息收集、存储、处理、交换等方面的功能 , 逐步纳入到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中去 。
什么时候开始有传真机的?传真技术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经诞生 , 比电话发明还要早三十年 。它是由一位名叫亚历山大.贝恩的英国发明家于1843年发明的 。但是 , 传真通信是在电信领域里发展比较缓慢的技术 , 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逐渐成熟起来 , 60年代后得到了迅速发展 。近十几年来 , 它已经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通信工具之一 。钟摆的启示 传真技术的起源说来很奇怪 , 它不是有意探索新的通信手段的结果 , 而是从研究电钟派生出来的 。1842年 , 苏格兰人亚历山大.贝恩研究制作一项用电控制的钟摆结构 , 目的是要构成若干个钟互连起来同步的钟 , 就像现在的母子钟那样的主从系统 。他在研制的过程中 , 敏锐地注意到一种现象 , 就是这个时钟系统里的每一个钟的钟摆在任何瞬间都在同一个相对的位置上 。这个现象使发明家想到 , 如果能利用主摆使它在行程中通过由电接触点组成的图形或字符 , 那么这个图形或字符就会同时在远距主摆的一个或几个地点复制出来 。根据这个设想 , 他在钟摆上加上一个扫描针 , 起着电刷的作用;另外加一个时钟推动的一块“信息板” , 板上有要传送的图形或字符 , 它们是电接触点组成的;在接收端“信息板”上铺着一张电敏纸 , 当指针在纸上扫描时 , 如果指地中有电流脉冲 , 纸面上就出现一个黑点 。发送端的钟摆摆动时 , 指针触及信息板上的接点时 , 就发出一个脉冲 。信息板在时钟的驱动下 , 缓慢地向上移动 , 使指针一行一行地在信息板上扫描 , 把信息板上的图形变成电脉冲传送到接收端;接收端的信息板也在时钟的驱动下缓慢移动 , 这样就在电敏纸上留下图形 , 形成了与发送端一样的图形 。这是一种原始的电化学纪录方式的传真机 。滚筒式传真机 1850年 , 又有一位英国的发明家 , 名叫弗.贝克卡尔 , 他把传真机的结构作很大的改进 , 他采用“滚筒和丝杆”装置代替了时钟和钟摆的结构 。这种改进的结构 , 工作状况有点像车床 , 滚筒作快速旋转 , 传真发送的图稿卷在滚筒上随之转动 。而扫描针则沿着丝杆缓慢地顺着滚筒的轴向前进 , 对滚筒表面上的图形进行螺旋式的扫描 。这种滚筒式的传真机一直被延用了一百多年 。1865年 , 一位名叫阿巴卡捷的伊朗人根据贝恩和贝克卡尔提出的传真机原理和结构 , 自己研制出了可以实际应用的传真机 , 并且带着他的传真机到法国巴黎、里昂和马赛等城市进行了传真通信的实验 。相片传真机的发明 人们对新闻照片和摄影图片的传送的要求是很广泛的 。许多科学家都曾致力于相片传真机的研究 。1907年11月8日 , 法国的一位发明家——爱德华.贝兰在众目暌暌之下表演了他的研制成果——相片传真 。爱德华.贝兰(1876—1963)是在法国摄影协会大楼里工作的人员 , 他所在的法国摄影协会大楼下正好是法国电信线路从巴黎——里昂——波尔多——巴黎的起始点和终点 。这为贝兰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贝兰的潜心研究 , 获得了电信部门的允许 ,  同意他在夜间利用这条通信线路做实验 。贝兰在大楼的地下室里废寝忘食地研究和试验了三年的时间 , 终于制成了相片传真机 。爱德华.贝兰并不满足于自己所取得的初步成功 , 继续进行传真机方面的研究 。1913年 , 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用于新闻采访的手提式传真机 。1914年 , 法国的一家报纸首先刊登了通过传真机传送的新闻照片 。相片传真把指针接触式的扫描改变成光电扫描 , 不仅使传真的质量大大提高 , 而且光电扫描和照相感光制版配合 , 使相片传真得以实现 。1925年 ,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贝尔研究所研制出高质量的相片传真机 。1926年正式开放了横贯美国大陆的有线相片传真业务 , 同年还与英国开放了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相片传真业务 。此后 , 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都开放了相片传真业务 , 从此相片传真被广泛用于新闻通讯社传送新闻照片 , 随后扩展到军事、公安医疗等部门 , 用来传送军事照片、地图、罪犯照片、指纹、X光照片等 。彩色传真机 最早彩色传真记录的图片刊登在《贝尔系统技术报导》1925年4月的卷首插图上 。这幅图片实际上是用滤色镜按红、绿、蓝顺序三种颜色分三次独立传送的 , 然后再重叠合成 。后来有人用同样的基本技术 , 采取了一些自动化的操作 , 研制成能复制彩色图片的传真设备 。1945年8月 , 在波茨坦会议上 , 杜鲁门、斯大林和艾德礼的彩色照片成功地从欧洲通过无线电传到华盛顿 。但是仍未能用于开放彩色传真业务 。直到80年代中期 , 彩色传真机才逐渐发展到了可以实用化的程度 。传真通信业务的大发展 1968年 , 美国率先在公用电话网上开放传真业务 , 世界各国也随之相继利用电话网开放传真通信业务 。使原本局限于在专用电路上应用的传真机的数量猛增 , 应用的范围迅速扩大 。尤其是用于传送手写、打印或印刷的书信、文件、表格、图形等的文件传真机 , 使用最为普通 , 发展也最快 。原国际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电话网上使用的文件传真机进行了分类 , 它们是: 一类机(G1) 在话路上传送一页A4幅面(210mm×296mm)文件约6分钟时间; 二类机(G2) 在话路上传送一页A4幅面文件 , 约需3分钟; 三类机(G3) 在话路上传送一页A4幅面文件 , 约需1分钟; 四类机(G4) 高速文件传真机 , 传送一页A4幅面文件 , 只需3秒钟 。在70年代以前 , 主要是使用一类机 , 70年代曾经使用二类机 , 80年代开始推广使用三类机 , 它的性能、功能不断完善 , 已逐渐成为传真通信中主要机种 。四类机的使用尚不普遍 。最近十多年来 , 传真通信的发展更为迅速 , 目前已成为发展最快的非话电信业务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