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是哪三坊哪七巷( 二 )


拆迁,不是拆,是类似整改,把无意义的建筑给剔除,然后修缮古闽居
福州的三坊七巷具体是指哪些景点?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向西三片称“坊” , 向东七条称“巷” , 自北向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 “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 “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 , 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 , 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 , 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 , 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 , 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
自古以来 , 三坊七巷一直是福州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 。三坊七巷人杰地灵 , 是出将入相的所在 , 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 。有的坊名、巷名就可以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
文儒坊 原始状态下的文儒坊是一条穿过小山包的林荫道 。这些小山后来都被高大的风火墙围进了深宅大院 , 所以最初的名字叫山荫巷 。当小山看不见 , 林荫又消失的时候 , 坊内住下的人物个个以"鸿儒"自居 , 于是改名为"儒林巷" , 进一步将"白丁"们拒之巷外 。宋时 , 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国子监祭酒郑穆在此安居 , 里人学风日盛 , 巷人引为自豪大笔一挥改成了"文儒坊" 。明清两代文武官员聚居于此 , 有明代的抗倭名将张经 , 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 , 清代五代世进士陈承裘 , 近代诗人张衍等 。
福州的三坊七巷指什么?“三坊七巷”文化
【三坊七巷是哪三坊哪七巷】“三坊七巷”文化源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坐落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 , 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 。“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格局形成于唐代后叶 , 到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中叶发展到了鼎盛 , 总占地约45公顷 , 现存古建筑200多座 , 坊坊相连、巷巷相通 , 粉墙黛瓦、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 , 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福州许多名垂青史的名人 , 也都出自“三坊七巷”或与之密切相关 , 其间蕴涵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 , 集中展示了福州闽都文化博大精深、沉潜冲和的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