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黄河和淮河的运河

连接黄河和淮河的运河是大运河通济渠 。
通济渠前身是战国时期的鸿沟,始建于隋朝,是隋朝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连接黄河和淮河 。通济渠自河南省郑州市荥阳的板渚出黄河,经鸿沟、蒗荡渠、睢水沟通了江苏盱眙境内的淮河,全长650公里,共流经3省6市,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魏、晋后开封以上河段改称汴水,自开封以下河段改称蔡水 。
通济渠自河南省郑州市荥阳的板渚出黄河,至江苏盱眙入淮河,共流经现今3个省6个市20个县区,全长650公里 。顺序为,河南省的荥阳、郑州市、中牟县、开封市、杞县、睢县、宁陵、商丘市、虞城、夏邑、永城,安徽省的濉溪、宿州、灵璧、泗县,江苏省的泗洪、盱眙 。
无论从规模、长度或从地理位置上讲、通济渠在整个大运河系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通济渠在唐宋时期称作汴河、汴水 。
隋唐大运河连接黄河与淮河的一段是隋唐大运河连接黄河与淮河的一段是通济渠 。通济渠全长650公里,共流经3省6市,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通济渠的前身是战国时的鸿沟,南宋时期,随着政治中心南移,通济渠的漕运地位逐步减弱,再加上每年缺少清淤治理,运河河床逐渐淤塞断流 。
通济渠是大运河重要的一部分,除洛阳至黄河的一小段外,通济渠绝大部分是“引黄入淮”,因黄河水携带着大量的泥沙,所以要经常疏浚 。唐、北宋时期,朝廷都成立了专门的部门,负责疏通河道 。
通济渠开通航运后,商丘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显著增加,至唐代时已成为全国的大都市之一 。盛唐著名诗人杜甫、李白等纷纷慕名到商丘游览,并对当时商丘的繁华用诗词大加赞颂 。
古通济渠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项宏伟工程,是祖先留下来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对研究隋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及当时的水利史、航运史、造船技术、陶瓷技术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鸿沟是沟通淮河与什么河的运河鸿沟是中国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 。战国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开始兴建 。修成后,经过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一直是黄淮间主要水运交通线路之一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时期又称狼汤渠 。
它在今河南省荥阳北引黄河水,东经过中牟北,开封北而后折向南部,经过尉氏东、太康西、淮阳,分成两条支流:一条向南进入颍河,一条向东进入沙河,二条又分别汇入淮河,形成黄淮间的水运交通网 。
隋代(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开通济渠,即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时期的汴河,成为黄淮间的交通干道,相当于鸿沟位置的蔡河仍部分起着沟通黄淮的作用 。元代(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开始,建都北京,开京杭运河,水运干线东移,蔡河就堵塞了 。
【连接黄河和淮河的运河】楚河汉界这个词语中的河界指的就是鸿沟 。
典故:当年楚汉相争,打仗八年,曾以鸿沟划地为界,东楚西汉 。楚河汉界由此得来 。
鸿沟这个名词到了今天,就引申为两个人在思想上有分歧,价值观有距离等 。如称界限分明为“划若鸿沟” 。
鸿沟是沟通黄河与什么的运河历史上的鸿沟,是中国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 。依据是[唐朝]许浑的《鸿沟》一诗:相持为定各为君,秦政山河此地分 。
力尽乌江千载后,古沟芳草起寒云 。
注:鸿沟与历史上刘邦和项羽的楚汉相争有关.当年楚汉相争,打仗八年,曾以鸿沟划地为界,东楚西汉 。而东楚西汉的疆界只有涉及黄河和淮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