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文化主要包括哪几种文化( 三 )


家文化是什么意思基本释义
《说文解字》:家,居也 。从宀,豭省声,会意字,甲骨文字形 。上面是“宀”(mián),表示与房屋有关,下面是“豕”,即猪 。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 。本义:房屋,住所 。
家文化一般是指以家庭(家族)为单位的存在与活动为基础,以家庭(家族)的认同与强化为特征,注重家庭(家族)延续与和谐,并强调个人服从整体的文化系统 。家文化能促进家庭(家族)的团结,形成积极、乐观和向上的生活态度 。因此,家文化不单单是指一个好的文化气氛,更是精神上的支撑力量 。家文化基本原素主要包括:家庭、家族、家风、家训、家规、家传、家谱、家教等 。
历史背景
家文化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原始社会人们必须依靠群体生活才能生存,最早的组织是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部落,这便是“家”的雏形,经历了上万年的时间、最后逐步衍化到各部落之间为争夺食物进行战争 。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就是家族,家族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保证,母系氏族转化成父系氏族,这种血缘繁衍关系是根本原因 。以女性为主的母系氏族不能使家族快速发展,只有父系社会才能快速发展起来,这种血缘家族关系维持形成原始部落的家 。到了黄帝时期,黄帝靠家族的力量打败蚩尤,形成多种部落的联合,成立了国家式的部落联盟体制 。从此,天下是一家,由最大的“家长”---黄帝统一管理天下,制定了家规、家训,进而形成了最早的家文化体系 。
随后,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的兴起过程中,在伦理道德方面,对“天下是一家”的家文化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对家的管理制度、提供合理的思想理论,并在信仰、思想、行为上给予理论支持,从而丰富了家文化思想,是对家文化的信仰和管理思想的补充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结合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进而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家族文化体系,如:家规、家教、家训、家风等,并以此代代相传!在西方国家追求人人享受独立、自由的同时,由于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一直秉承孔孟之道,“忠孝”、“仁义”、“家和万事兴”的儒家理念,依旧延续着家庭生活的习惯 。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下来 。
价值意义
“家”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家庭到家族、到国家、到家天下,中国人以“家”为纽带,安身立命、构建社会、管理国家、治理天下,世代传承 。在崇尚人文精神与世俗生活的中国文化中,家作为饮食起居的场所、亲情血缘的纽带,具有极高的地位 。家文化思想是维系社会秩序和国家凝聚力的精神力量,是中国人的精神源泉和连接纽带,有效地稳定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秩序 。
家庭是中国社会的细胞 。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所起到的作用异常广泛深远:培养亲情、稳定社会、处理矛盾、教育后代……家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世代祥和、延绵传承做出了独一无二的卓越贡献 。
主要元素
1.家之序:家规、家训、家风;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家规家训是祖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国家富强兴旺的必要一环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逐渐丰富多彩 。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 。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1]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 。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 。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著名的家训传世,从北齐颜之推(唐颜真卿的祖上)的《颜氏家训》到唐太宗的《帝范》,司马光的《家仪》,陆游的《家训》,以及元代郑太和的《郑氏规范》,清代康熙的《庭训格言》等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也就是说,从家庭和家族的延续来看,道德能够传承十代以上,其次是耕读和诗书,而富贵传承不过三代而已 。正是出于后世福泽和家族传承的考虑,传统社会的人们更注重对后代的道德教化 。无论是《颜氏家训》《朱熹家训》,还是《曾国藩家书》,都注重对子孙后代品德的培养和砥砺 。《朱熹家训》说:“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曾国藩家书》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此君子也 。”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家庭和家族延续来说,传宗接代只是最基本的,品德与良好家风的传承,才是真正意义的“薪火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