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踩高跷的寓意( 三 )


谜底:【葱】
6、长得白白胖胖,落户荷花池塘,满身都是蜂窝,总在泥里躲藏 。(打一蔬菜)
谜底:【藕】
7、身材苗条,爱穿绿衣,满脸粉刺,偏偏姓黄 。(打一蔬菜)
8、不是葱,不是蒜,层一层裹紫缎,说葱长得矮,象蒜不分瓣 。(打一蔬菜)
谜底:【洋葱】
9、一头青来一头白,胡子还在地里埋 。头上顶朵小白花,烹饪调味品质佳 。(打一蔬菜)
谜底:【葱】
10、红脸戴绿帽,营养价值高 。土里发现它,还需用力拔 。(打一蔬菜)
踩高跷有没有好的意义元宵节踩高跷的寓意 上元节踩高跷历史由来及各地特色
万家热线2019-02-19 09:59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佳节,元宵佳节有很多从古流传至今的文化习俗,踩高跷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元宵节为什么要踩高跷呢?踩高跷是怎么来的呢?本篇文章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元宵节踩高跷的由来以及全国各地踩高跷的不同特色 。(元宵节吃汤圆的意义)
高跷就已经走进了中国百姓的生活 。元宵节的踩高跷更是发展成了庆祝元宵节最具代表性的表演活动 。高跷艺术表演源自人类生存的需要 。
踩高跷是我国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在汉魏六朝百红中高跷称为“跷技”,宋代叫“踏桥” 。清代以来称为“高跷”,用1至3尺长的条木制成,上有木托 。
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 。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生存需要去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
艺术源于生活,在古代更是如此 。踩高跷原本是人类与自然条件斗争下的产物 。高跷起源于劳动一说,可依据晋人郭璞的一条注释:长臂国人在赤水之东,身体像常人,但臂长三丈 。“由此联想到,脚长是绑扎着木跷,手长是手中拿着长木制作的捕鱼工具 。这条注释所描绘的情景类似现今居住在广西防城“京族三岛”的京族渔民的捕猎场景,他们平时捕鱼的形象是踩着一根木跷在浅海中撒网 。
此外,据1930年代《艺风》杂志记载:“武昌的筷子街和箍笼街,因地位低湿常被水淹,那里的住民每当水淹时,差不多都踩着高跷来往 。这又是高跷源于劳动生活记载 。
踩高跷和高跷会在元宵节是最吸引老少男女的庆祝活动 。
每到农历正月,一队队高跷会,在腰鼓、小铴锣、大小钗的打击乐中穿街而过 。一个高跷表演队伍的人数一般十几人 。高跷表演者都是传统古代文化中的家喻户晓的人物和戏装打扮 。
踩高跷的队伍一出现,就会吸引大批的男女老少来观看,尤其是在春节期间的正月十五,人们会主动来到往年的高跷会和踩高跷的表演地点来观看,诙谐有趣、粗犷喜人、声情并茂的踩高跷表演深受各个年龄断人们喜爱 。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 。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告知人们正月的庆祝活动的高潮即将到来!尤其是在十五元宵节这天,沿途的大公司、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都会放鞭炮道来表道谢辛苦,表示慰劳,也有很多给一些数量的红包 。接到红包后,高跷队会在此逗留进行表演,进行答谢 。
高跷的队列在街头行进中,一般采用一字长蛇阵的单列,在繁华拥挤地段采用双人并列队形 。步子变换为走八字 。在表演时有小旋风、花膀子、鹞子翻身、大劈叉等难险动作 。
高跷艺术在一些农村冬闲时,仍有组织排练的 。在北京城各处游园会、庙会中时有可见 。
南北方踩高跷的角色和表演形式具有差异性 。
高跷表演者通常都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进行跳跃和舞剑的表演 。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 。表演的人将双脚分别绑在木棍上,化装成各种人物,一人或多人来往逗舞,由唢呐伴奏,表演有趣的动作或故事 。
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 。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 。
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 。
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 。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