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因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

爱因斯坦是因为什么获得了诺贝尔奖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
光电效应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而正确的理论解释则由爱因斯坦提出 。爱因斯坦主张,光的能量并非均匀分布,而是负载于离散的光量子,而光子的能量和其所组成的光的频率有关 。这个突破性的理论不但能够解释光电效应,也推动了量子力学的诞生 。
拓展资料: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 。
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 。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 。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岁 。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
光电效应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
光照射到金属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 。这类光变致电的现象被人们统称为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 。
光电效应分为光电子发射、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 。前一种现象发生在物体表面,又称外光电效应 。后两种现象发生在物体内部,称为内光电效应 。
赫兹于1887年发现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第一个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金属表面在光辐照作用下发射电子的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光波长小于某一临界值时方能发射电子,即极限波长,对应的光的频率叫做极限频率 。临界值取决于金属材料,而发射电子的能量取决于光的波长而与光强度无关,这一点无法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
还有一点与光的波动性相矛盾,即光电效应的瞬时性,按波动性理论,如果入射光较弱,照射的时间要长一些,金属中的电子才能积累住足够的能量,飞出金属表面 。可事实是,只要光的频率高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光的亮度无论强弱,光子的产生都几乎是瞬时的,不超过十的负九次方秒 。正确的解释是光必定是由与波长有关的严格规定的能量单位(即光子或光量子)所组成 。
光电效应里,电子的射出方向不是完全定向的,只是大部分都垂直于金属表面射出,与光照方向无关,光是电磁波,但是光是高频震荡的正交电磁场,振幅很小,不会对电子射出方向产生影响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因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光电效应是指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 。
光电效应里,电子的射出方向不是完全定向的,只是大部分都垂直于金属表面射出,与光照方向无关 ,光是电磁波,但是光是高频震荡的正交电磁场,振幅很小,不会对电子射出方向产生影响 。
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光子假设,于1916年由密立根的光电效应实验证实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了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扩展资料:
关于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的事纪:
爱因斯坦在1917年刚提出宇宙学模型时,就因为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无法给出静态宇宙而人为地在方程中加入了一个宇宙常数项,通常记作以,而后发现光电效应而获得诺贝尔奖 。
1922年,爱因斯坦终于获得了补发的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9年10月,德国著名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首先提名爱因斯坦为19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推荐理由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伟大贡献 。以后他又于1912年、1913年再度提名爱因斯坦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因何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是因为他在光电效应方面的工作获得了诺贝尔奖,光电效应能更 好地证实他提出的光的量子理论,并不是因为他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获得的诺贝尔奖 。
爱因斯坦相信光量子的表现与粒子相像 。他发现如果击中金属表面的光具有足够的能量,电子就会从这种感 光的金属表面射出 。他后来又补充说,并不是光的强度决定电子能否从 物质中被释放出来,起决定作用的是特殊频率的光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