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的历史和由来( 三 )


9、芒种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 。
“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 。
10、夏至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
11、小暑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
12、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 。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
注释:大暑,在六月中旬,天气炎热,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
斗指到丙的时候是大暑,比小暑热,所以叫大暑 。
13、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
14、处暑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
15、白露
传说白露是一个手艺十分了得的御厨,盖世无双,连最爱挑剔的皇帝都没有二话 。
一日,皇帝问白露:“这天下什么最好吃?”白露答:“盐!”皇帝本来是想炫耀自己拥有的“山珍海味”,而白露竟然夸的是连平民百姓都看得普遍的“盐” 。
盐怎么“最好吃”?蔑视皇权,这是“欺君之罪”呀!皇帝一气之下杀了白露,且告知御膳房,七日内不得用盐 。
一连七日,山珍海味没了盐,变得索然无味 。
皇帝越吃越想吐,方知错杀了白露 。
皇帝好后悔,就用御笔在素绢上写下“错斩露七日已无天日”几个大字 。
正巧有大臣来拜见,皇帝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后悔”,就慌忙中烧了字绢 。
这一烧,正好被路过的城隍爷收下 。
城隍爷上天呈给玉帝,玉帝“准奏”,故就有了纪念白露的“白露节” 。
16、秋分
“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 。
秋分时,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与南极点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 。
17、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
注释: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
18、霜降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
19、立冬
在立冬时节,有“送寒衣”的习俗 。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送寒衣节” 。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 。
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
20、小雪
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
21、大雪
传说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 。
这种鸟与众不同,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肉翅膀,不像一般的鸟那样会飞行 。
夏天的时候,寒号鸟全身长满了绚丽的羽毛,样子十分美丽 。
寒号鸟骄傲得不得了,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鸟了,连凤凰也不能同自己相比 。
于是它整天摇晃着羽毛,到处走来走去,还洋洋得意地唱着:“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
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鸟们都各自忙开了,它们有的开始结伴飞到南边,准备在那里度过温暖的冬天;有的留下来,就整天辛勤忙碌,积聚食物啦,修理窝巢啦,做好过冬的准备工作 。
只有寒号鸟,既没有飞到南方去的本领,又不愿辛勤劳动,仍然是整日东游西荡的,还在一个劲地到处炫耀自己身上漂亮的羽毛 。
冬天终于来了,天气寒冷极了,鸟们都归到自己温暖的窝巢里 。
这时的寒号鸟,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脱落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