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碗碗腔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孝义碗碗腔的艺术特点是唱腔中的真假声混用 。演唱的时候,真声多用于小生、小旦和青衣,假声则多用于拖腔,由此形成真假声混合使用的特点,此外,老生、老旦、须生、小丑都使用真声,而花脸经常使用脑后音和喉音,演出的过程中有齐唱、重唱、伴唱等多种形式 。
孝义戏曲中流行最广的剧中就是碗碗腔,整个腔调和谐硬朗,但又婉转缠绵,整体韵味优美,代表剧目有《风流父子》、《风流婆媳》、《三上桃峰》、《柳树坪》、《酸枣坡》等,这些剧目在增强民族团结、凝聚民族精神、激励民族斗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
孝义是山西戏曲品种最多的地方,拥有“戏剧之乡”的美誉,从古至今就流传着“无孝不成戏”、“无孝不成班”等民间佳话,孝义碗碗腔是由孝义民间的一种皮影艺术演变而来的,因为皮影戏在表演的时候需要用油碗灯来照明,以此达到表演效果,所以称之为碗碗腔 。
孝义碗碗腔和皮影、木偶一起合称为孝义“文化三绝”,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直到现在,它不仅是孝义的一种民间戏曲,还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
孝义碗碗腔的艺术特■艺术特色
唱腔特殊 。碗碗腔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唱句一般为七字句、十字句,偶尔也有五字句、八字句和十二字句的出现 。唱起来腔随字走,四声严明 。碗碗腔素有“以声传情,以唱制胜”的传统 。其原因除了婉转动听和别具一格的唱腔旋律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真假声混合通用,二是“4”和“7”的特殊唱法 。碗碗腔的假声唱法,分“尖音子”和“二音子”两种 。“二音子”是一种翻高八度的假声拖腔,有时按韵行腔,有时变韵行腔,全部旋律用衬字“咦”来唱出 。“尖音子”是比“二音子”更尖更细的假声 。是把唱句尾音或“二音子”的尾音翻高八度后,按韵唱出的一种短尾腔 。“4”和“7”两音,是在表现悲痛伤感情绪时经常出现的两个音,演唱时,“4”音略高但不及“#4”,“7”音略低而不及“b7”,这种音和主奏乐器(月琴、胡胡)的揉、滑效果极其和谐 。
碗碗腔的唱腔没有行当之分,只有男女之别 。表现人物感情,塑造人物个性,主要靠演唱者不同的唱法 。这种腔既宜演现代戏,又宜演传统戏,只是在表现慷慨激昂的火爆戏上,有一定局限性 。
主要乐器 。伴奏乐器分为打击乐和弦乐 。打击乐器除全部吸收晋剧外,还有碗碗和节子两样是体现自己特色的特殊乐器 。
碗碗也叫“盅盅”,用响铜做成,用细铁棒敲击,音色和碰铃相似,一般是一拍击一下 。
节子是连接在一起的两块檀木木板(长15厘米,宽4厘米,厚2厘米),打法灵活,没有严格的规范 。主要是配合碗碗掌握唱腔速度,渲染唱腔气氛的 。
碗碗腔弦乐的主奏乐器是胡胡、月琴、二弦 。
胡胡是主奏乐器中的中音乐器,琴杆比晋剧的稍短,琴箱稍大,演奏时,戴指帽,多用揉、滑、压三种按弦方法 。
月琴是主奏乐器中的低音乐器 。这种月琴,琴箱呈六角形,木板特厚,音脖长而无品,音准很难掌握,是碗碗腔特有的一种别具风格的特色乐器 。
二弦是主奏乐器中的高音乐器 。它比晋剧的“二股子”琴杆长,琴筒粗,发音和小狗叫声相似,对胡胡、月琴进行润色性的衬托 。
【孝义碗碗腔的艺术特点是什么】自孝义碗碗腔搬上舞台后,又增加了扬琴、笛子、大提琴等乐器,除碗碗和节子仍由一人打击外,其余乐器都是人手一件,各司其职 (皮影演出时,乐队四人,兼操打击乐、弦乐十件) 。演出时,由胡胡领奏,鼓板掌握整个伴奏过程中的节奏、速度以及气氛变化 。
伴奏形式 。碗碗腔在皮影时代,素有“七紧、八慢、九消停”之称,一个班只需七八个人 。文武场仅有四个人 。打鼓板的兼打小锣,唱腔起板后转弹月琴 。拉胡胡的兼吹唢呐,拉二弦的兼拍铰子 。其余武场乐器全由一人进行操作 。此人右手击碗碗,左手打节子,若需配马锣、铙钹时,就停下碗碗和节子,一手去拍铙钹,一手用节子去击马锣 。
碗碗腔的艺术特色 碗碗腔的音乐特色是细腻、幽雅、耐人听闻 。不但有独特、悠扬、清丽的音乐,而且有抒情、优美、感人的唱腔 。能表达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和各种不同人物的复杂感情 。
碗碗腔的唱词典雅,讲求声韵和谐 。句了或长短不一,或齐整 划一,以上句押韵落板,不同于其它剧种 。以前碗碗腔艺人多是上门清唱,建国后,为了发掘和弘扬这一优秀剧种,陕西省戏曲院成立了眉碗剧团,培养碗碗腔演员 。排演的《金琬钗》剧目久演不衰 。伴奏乐器弦乐器有月琴、硬弦(二股弦)、板胡,管乐器有唢呐、马号(喇叭),打击乐器有梆子、铜碗、边鼓、堂鼓、铙钹、铰子、手锣、大锣(勾锣)等 。演唱时,由月琴碗碗领奏,硬弦、板胡伴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