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抗原修复法

何为抗原修复法由于甲醛使蛋白质发生交联,在氨基酸分子间形成亚甲基桥从而造成大部分抗原结合位点(抗原决定族)封闭 。1991年Shi发现在酸碱溶液中煮沸组织切片能够改变甲醛的固定效应,使交联打开,称为抗原修复技术,从而摆脱了大批抗体只适用于冰冻切片的局限,使免疫组化进入了广泛使用的进程 。各种研究证明:对于绝大多数抗体,抗原修复技术优于酶消化法,抗原修复技术的效果取决于加热的温度、时间和抗原修复液的酸碱度 。
进行抗原修复实验用什么方法?真空负压抗原修复法:

切片脱蜡至水 。
②0.3%H2O2甲醇真空负压处理5分钟 。
③自来水洗,蒸馏水洗 。
④0.01M柠檬酸盐缓冲液(PH6.0),真空负压干燥箱预先调至95℃,真空负压处理10分钟 。
⑤待修复注降至室温的一,PBS洗3次,随后按选好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进行染色 。
生物帮上面有这方面的详细介绍,
定制抗体服务
http://product.bio1000.com/100227/
免疫组织化学的操作过程中,抗原修复的目的是什么?组织在制作过程中,由于化学试剂的作用封闭了抗原,又由于热的作用致使部分抗原的肽链发生扭曲,致使在免疫组化的染色过程中不能将其显示出来.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利用化学试剂和热的作用将这些抗原重新暴露出来或修正过来的过程称为抗原修复 。
抗原修复的作好免疫组化染色必须注意的问题I、为达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要求,组织固定越新鲜越好 。
在免疫组化最后结果的判断时,常可见到均匀一片的似非特异性染色的现象,经多方研究认为,它是一种假性非特异性的染色 。因为肿瘤组织中含有的抗原较易发生扩散弥散,肿瘤细胞无限制的生长和生长过速,导致肿瘤中间部分组织血液供给困难,造成缺血坏死,坏死细胞中的抗原由于机体的作用,可以被均匀地散布于细胞与细胞间的间质,这是抗原发生弥散的一种方式 。另一种抗原弥散的方式就是,由于组织没有及时的固定所引起的 。离体的组织不及时固定,组织就会自溶,抗原就会扩散,这是一非常普通的常识,但要做好却是极不容易 。标本从外科切除到浸入固定液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有的抗原就可以发生扩散 。虽然已浸入了固定液,但标本较大,固定液的量又不足,当然由于固定液的渗透需要时间,当渗入到组织之中时,中间的细胞已发生了变化,抗原也随着发生扩散,这种现象在产酶多的器官是比较明显的,如胃癌,当切除后标本较大,虽然在手术室期间已放入了固定液,但固定液要透过肌层达到胃粘膜面起码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当固定液发挥作用时,组织已经发生变化 。因此,这了达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要求,对于离体的组织尽量快的进行固定,有条件的应将其剖开,早取材,早固定 。
II、组织脱水必须彻底干净
组织块取材不能太大过厚,才能较好地完成脱水的过程 。如果取材太厚,在较短的时间内脱水不完全,将可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浸蜡不彻底,切片不好完成,切不完整 。由于先天不足,导致后来切片染色的脱落,造成染色的失败,或者由此反复操作,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造成病理报告的延期发出等 。因此,对取材的要求是除了要求要有艺术性外,即平整、外观好看,还要求适中 。
III、切片必须完整、均匀、平展、无邹折、
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切片,对切片的质量要求较高,切片必须完整,平展、无汽泡,无邹折,这样有利在染色时的冲洗,有利于切片的牢固附贴 。如果切片不平展,免疫组化染色后,可出现染色不均匀的现象,颜色深浅不一,不平 。如果切片有汽泡切片在烘烤时,由于汽泡的破裂影响了汽泡周围的组织,在其周围可观察到深浅不一的染色 。如果切片有邹折,免疫组化染色后,在邹折的地方有深浅不一的颜色,这是一种假阳性,容易引起混淆 。
IV、切片的附贴必须牢固,必须使用合适的粘贴剂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前的前期准备工作,就是必须对新的载玻片进行处理,新的载玻片表面看起来很干净,有人认为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处理,都能够适合使用,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新出厂的载玻片,表面复盖着开一层油脂样的物质,如果不加以处理,对切片的附贴是极为不利的 。我们的做法是:新的载玻片,放于玻璃清洗液中浸泡4小时甚至过夜,然后取出,经自来水彻底冲洗后,浸入酒精中达2小时以上,取出擦干备用或烘干也可 。然后再将载玻片浸入了-氨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 triethoxy-silane)的稀释液(1:50用丙酮或无水乙醇稀释都可以)中硅化10分钟,后经无水乙醇洗2次,烘干即可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