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苹果》后没了筷子兄弟,只见肖央,是什么导致他们的分道扬镳

《小苹果》后没了筷子兄弟,只见肖央,是什么导致他们的分道扬镳

《小苹果》后没了筷子兄弟,只见肖央,是什么导致他们的分道扬镳

文章插图
在同一个事件面前,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选择,这是命吗? 当年爆火的《小苹果》让我们认识了肖央和王太利这两个长相普通又年纪偏大的组合 。然而,这两个普通的男人随后就没有什么作品出现了,慢慢地,我们很少见到两人的组合一起出现的新闻 。
肖央曾录制了一段视频:人生有时候难免面临一些分离 。那以后,我们听不到筷子兄弟了,只看到了努力奔跑的肖央 。肖央寻找一切机会,去碰撞出不一样的自己 。终于在2015年,他遇到陈思成,在《唐人街探案
1.?里,演活了那个油腻、猥琐、笑料十足的泰国警长坤泰 。
有人说,不看演员表,认不出是那个唱歌的肖央 。随后,《唐人街探案
2.?中,肖央成为男三,颓废、沉闷、内心活动丰富被他演绎得深入人心 。最终,他在《误杀》中,独挑大梁,用演技,震撼所有人 。
一向苛刻的豆瓣都对他好评如潮 。就在肖央变着法儿的去折腾自己,挑战自己的极限的时候,王太利在干什么? 很多人说,是成功让他们二人越走越远,有了分别心,就无法再在一起了 。其实,从他们一路走来的磕磕绊绊就能知道,他们的分开是一种必然 。
当年,他俩在出了第一部成名作品《男艺伎回忆录》之后,组成了筷子兄弟组合,打算大干一场 。然而,事与愿违,第二部《你在哪里》反响平平,几乎无人观看 。王太利萌生了第一次退却,他不想折腾了 。
当年迈克尔·杰克逊的离世给了他们一个重创,激发了王太利的创作热情 。重拾信心的他们,创作了那部让他们再次被人看见的《老男孩》 。而在拍摄过程中,王太利因为父亲的去世,资金的捉襟见肘,拍摄过程中的意外,数次萌发退意,打算改行 。还好肖央劝说他坚持下来,最终成就了《老男孩》,以及紧接着出品的《父亲》和《小苹果》 。
《小苹果》的爆火,让两个人的差异明显暴露出来 。这之后,再难看到他们的合体 。两人渐行渐远,最终分道扬镳 。在一个节目中,王太利在拒绝挑战接受惩罚后说:有的人就喜欢挑战,有的人就喜欢过那种知足常乐的生活,我就属于后者 。
看到这里,作为父母的我们会怎样想? 是不是希望自家的孩子像肖央就好了,有很强的上进心,有拼劲儿,敢闯,遇到困难能顶过去 。最好不要像王太利,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每个人有自己的思考角度 。王太利的父亲在重病之际,曾对他说,你还是去做点实质性的东西,哪怕你去炸油条,做点实质性的东西,你现在做的太虚了 。
很有意思的一种现象是,孩子还在读书阶段的父母,普遍希望孩子的未来能像肖央,能吃苦,能拼搏;而孩子长大成人后,又担心孩子吃苦、太累,希望孩子安安稳稳找个正经工作养活自己就好了,不要太折腾 。现在这么多鸡娃的家长,目的绝对不会是简单的找个工作能养活自己就好了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思,古已有之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无如望子成名,比自己功名念切,还加几倍 。”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可以尽全力,帮助孩子培养一些基本能力,形成优秀的品格,养成好习惯 。当他们长大后,他们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是他们自己的决定 。
王太利满足于安稳的生活,波澜不惊,与家人过平淡的温馨生活 。可是有一天,他希望再次向前冲,再次拼搏,也很正常,因为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准备好了,有勇气、有能力,也有内心的驱动去做这件事了 。我想说的还是那个问题,我们作为家长,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孩子的学龄期,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形成好的品质 。至于未来,他们对哪一行感兴趣,愿意为什么事情付出自己的辛苦,那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他们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
从这肖央和王太利面对困难时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思维品质 。这是我们未来要讨论的成长型思维方式和固定型思维方式的人很典型的表现 。肖央,很好的诠释了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在面对成功与失败时的表现 。
《男妓回忆录》成功时,他乘胜追击,打算再出一部作品证明自己的实力 。当第二部作品折戟沉沙的时候,他选择继续努力,再次发动 。《老男孩》的艰苦拍摄,没能消磨掉他的斗志,反而是他的坚定与执着成就了这部作品 。在王太利的退缩面前,他选择了继续前行,发展自己更多的潜能,让《小苹果》成为他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