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是多大

弱冠是20岁 。在古代,男子就会把头发束起来,举行加冠礼,就是戴上表示自己已经是成人的帽子,用来表示自己成年了 。但是由于身体不是很强壮,还比较年少,所以称为弱 。而冠就是帽子,用来指代成年 。弱冠用来指男子二十岁,不能用在女子的身上 。
古代男子在20岁时会行弱冠礼,将自己的头发盘起来,带上帽子,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完成后贵宾会宣读贺词,象征着男子正式成年,这种冠礼自周朝开始,清末没落消失 。
除了弱冠之外,古人对于其他各个年龄段,也有各自的美称 。襁褓表示不满周岁;孩提表示两至三岁;始龀与韶年表示男孩八岁;总角与垂髻之年为幼年儿童的泛称;黄口为十岁以下的儿童;幼学指十岁;舞象之年指十五至二十岁;而立之年代表三十岁;不惑之年为四十岁;知天命、知非之年指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代指七十岁;杖朝之年指八十岁;耄耋则为八十、九十岁;期颐则指百岁之人等等 。
古时“弱冠”是指多大的年龄?古时“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 。“冠礼”,是古代汉族的成年礼,嘉礼的一种,源于周朝 。
据专家考证古代早期的原始社会,男女青年进入成年阶段时会举行一种仪式,称为“成丁礼”、“入社礼”,而这种“成丁礼”后来就演变成冠礼 。
扩展资料:
古代年龄的代指
婴孩:统称一岁以下婴儿 。因古时称女婴为婴,男婴为孩 。
孩提:二三岁 。《孟子》中有:“孩提之童”的说法 。后人赵岐注解道:“孩提,二三岁之间” 。
垂髫:三岁至七八岁 。古时小孩头上扎起来的下垂的短发叫垂髫,后人遂以"垂髫"指童年早期 。
童蒙:童指儿童,蒙指愚蒙,也就是指入学前四岁至六岁之间的儿童 。
龆龀:因小孩七八岁时换乳齿长恒齿,专指七八岁 。
豆寇:唐朝诗人杜牧在《赠别》诗中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后人因此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
破瓜:古代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借指16岁的女子,又喻婚嫁年龄 。
古代时期的弱冠是指男子几岁?题主好,首先可以明确告诉你,古代时期的弱冠之年,是指男子的20岁!
中国人,尤其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很多方面都有其相应的讲究,对很多事物都有特殊的称谓,年龄自然也不例外 。
废话不多说,我们先来看看古人对男子各个年龄段的具体称谓是什么:
0-1岁:襁褓
襁褓,一般是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
2-3岁:孩提
泛指2到三岁的小孩
8岁:童龀
童龀,一般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成“髫龀”的 。
9岁:九龄
九龄,这是一个有故事的称谓,具体内容就不在此细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下资料 。追至终极意思,就是寓意着以后长寿的意思 。
13-15岁:舞勺
舞勺之年,指的是男孩子13-15岁期间 。
15-20岁:舞象
15岁也可以称呼为:束发、成童、志学 。古代男子一到这个年龄,说明已经可以上战场了 。
20岁:弱冠
这个年纪,对古人来说,是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年纪,这也导致了这个时期的特殊称谓异常之多: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岁、加冠、冠年都是特指20岁这个年纪 。
30岁:而立
20岁的年纪是重要的年纪,那么30岁也差不到哪去 。即使是我们现代人,而立之年带给我们的压力也可见一斑啊 。同样,这一岁数的称谓也不止一个: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 。
40岁:不惑
不惑之年,我想这个称谓应该是普及度最广的之一了,也有的称为强壮之年 。
50岁:知命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年龄段的人,尤其是现代,这个时期的人大多都是正当年 。50这个岁数,也是个特殊的数字,对古人来说,富含的人生意义比较多,所以称谓也定然不少:半百、知非、知命、艾服、及艾、大衍、杖家,这些都是代表着50这个年岁 。
51岁:开六
本来不想写这个的,但是资料里有,也就写上来了 。五十一岁为六十纪数的开始,六十称之为花甲,所以五十一岁也被称为开六,有的地方也称为开甲 。
60岁:花甲
这个我想大多数人都了解的,花甲之年跟而立之年一样,在现代人心里也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之一 。既然如此重要,称为当然也不可能只有一个: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