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方哲学论文( 七 )


在这些解释中,德谟克利特强调“一切都由必然性而产生”[3],即明确提出关于自然现象的因果必然性问题,表达了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思想 。但是,德谟克利特割裂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把因果必然性简单化和片面夸大,否认偶然性的客观存在,其决定论思想具有机械论色彩 。对此,亚里士多德批评说:“德谟克利特忽略了目的因,把自然界一切作用都归之于必然性 。”[4]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德谟克利特巧妙地运用原子论来解释灵魂的构成问题,把灵魂学说与人生智慧联系起来,使其历史观也达到很高的境界 。
在他的著作残篇中,有许多揭示人生意义的箴言:“凡期望灵魂的善的人,是追求某种神圣的东西,而寻求肉体快乐的人则只有一种容易幻灭的好处 。”[5]“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6]“不合时宜的享乐产生厌恶 。”[7]“追求美而不亵渎美,这种爱是正当的 。
”[8]又说:“对善的无知,是犯错误的原因 。”[9]“永远发明某种美的东西,是一个神圣的心灵的标志 。”[10]“不正当的获利给道德带来损害 。”[11]总之,德谟克利特关于人生真谛的探索,教导人们去追求真、善、美,抛弃假、丑、恶,从而给人们留下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
当然,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形态基本上是自然哲学 。总的来说,自然哲学探索自然的奥秘,追求万物的本原,试图将世界统一于某种感性存在的东西 。苏格拉底认为,自然哲学家们以感官所见的事物为根本实际上是不可靠的,反而把灵魂的眼睛变瞎了 。
他主张“求援于心灵的世界,并且到那里去寻求存在的真理好些 。”[12]在苏格拉底看来,哲学的对象不是自然,而是心灵,是认识自身中的善,即人的德性 。这是苏格拉底从对自然哲学的批判中得出的结论,并由此而转变了古希腊哲学的研究方向,即从关注自然的自然观转向关注人生的历史观 。
这就是说,苏格拉底哲学所关注的已不再是自然,而是人生问题,即专注于在伦理道德中寻求一种普遍的东西 。不过,苏格拉底还没有把普遍的东西与个别的东西完全分离开来 。柏拉图沿着这一思路前进,不仅把二者分离开来,而且把普遍的东西视为独立存在的理念 。柏拉图认为,人类感官所经验到的一切具体事物都变动不居,这已为赫拉克利特的流变论所证明 。
变动不居的现象既存在又不存在,是相对的、不稳定的、暂时的 。绝对的、稳定的、永恒的理念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个别的事物只是理念的摹仿和影子 。由于对世界作出这样的哲学理解,柏拉图把现象与本质合为一体的现实世界二重化,即在可感世界之外构造了一个理念世界 。
理念是可感事物的根据,可感事物则是理念的派生物 。柏拉图的理念论,作为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是完全荒谬的;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发展环节,理念论深化了个别与普遍、感性与理性、现象与本质等问题的探讨则是有意义的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古希腊哲学从米利都学派开始,就提出和探讨万物本原的问题 。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解,所谓“本原”或“始基”,就是万物都由它构成,最初由它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的那个东西 。对于什么是万物的本原,在亚里士多德之前显然出现了两种对立的说法:一种认为本原是组成事物的物质性的元素,从水、火、土、气到“根”、“种子”、原子;另一种认为本原是一般性的范畴、原则,如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爱利亚学派的“存在”、柏拉图的“理念”等 。亚里士多德在总结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基础上,把本原论的问题转变为本体论的问题,这是哲学思维的一个进步 。
从本原论到本体论,反映出人类寻求安身立命之本的哲学情怀的深化 。所谓本体,就是终极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把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 。
高中政治必修四关于哲学的小论文

关于西方哲学论文

文章插图
哲学旨在通过联系的方法来阐述问题,使人了解我们的经验世界,并为创造更伟大的创造而作各种尝试 。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四关于哲学的小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政治必修四关于哲学的小论文篇一哲学的祛魅——当代西方哲学地位的变化哲学旨在通过联系的方法来阐述问题,使人了解我们的经验世界,并为创造更伟大的创造而作各种尝试 。

一.哲学史概说科学和哲学可以说都起源于宗教,或者毋宁说,起初科学、哲学、和宗教是一回事,神话是了解世界最原始的尝试 。因此,在西方世界有一句名言“神学大于科学”,就是这个道理 。人最初根据自己浅薄的经验来解释那大部分以某种理由(主要是实用的理由)而引起注意的现象,人赋之以生命,把设想现象看作是活着的灵魂,因此有了“神话”之说,神话将其人们无法合理解释的自然及社会现象物化,因此有了人们心目中的“神” 。在许多民族中间,这种模糊不清的物化论,慢慢地影响着个人的创造或他们的逻辑思维,进而变成了他们所拥有的智慧,当然,其中想像和意志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