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还是应当认真借鉴西方同行的研究成果,在较高的起点上开始研究,避免大而化之的介绍和解说,力求清晰严谨的分析、论证及表达,并深入到西方学者的论证细节中去,因为若不把握细节,则难免流于皮相而亦步亦趋或妄自尊大,皆无法有效对话 。虽然西方学者特别是英美学者技术化倾向也值得反思,但我们面临的问题却是如何提升技术含量 。
读西方哲学史有感
文章插图
整个西方的哲学史就如同浩瀚的星空,闪耀着各种哲学家的智慧,从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们所闪耀出来的哲学星光 。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读西方哲学史有感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读西方哲学史有感篇一整个西方的哲学史就如同浩瀚的星空,闪耀着各种哲学家的智慧,从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们所闪耀出来的哲学星光 。
实话实说,自己在读《西方哲学史》这本书的时候的确是特别的吃力,在自己高中对哲学学习的基础上还是脑子里还是一半浆糊一半水,没有能够深切的领悟到在这些哲学先贤身上的精神 。我在这里想对我感兴趣的话题:在西方哲学史的过程对于科学和神学之间哲学的唯心和唯物的争论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书的绪论中:罗素说,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 。至于这两种因素在哲学家的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如何,则各个哲学家大不相同;从前苏格拉底时期,古希腊哲学中,神学和哲学的结合,在这段哲学史中我读到的更多的是关于荷马时期英雄的神话,从神话中去寻找哲学 。
而到了亚里士多德时期,他力求哲学像科学研究那样明晰 。关于哲学和美,到底是偏向于纯粹的形上的思辨,还是偏向于严谨的富有逻辑的对自然万物的精确的观察和把握,亚里士多德选择了后者 。用科学的角度去解释哲学,去领悟哲学 。
但是,唯有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当然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更去倾向于哲学向科学的严谨,对大自然的把握去迈进 。我想关于罗素对于哲学是介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说法,对于我们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来说,这个说法无疑我们应该是更坚信于前者,我们所能够接受的 。
从唯物论的角度来看,世界是物质是构成它的主体 。而对于物质的研究我们需要的是科学,是从实践中去认识物质,而不是神学那样虚无缥缈 。所以我自己理解哲学中介于这两种学说之间其实也是有偏向的 。
更多的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我思故我在的思想我觉得是在向神学的方向靠拢 。他们所强调的正如同古希腊时候对于英雄神明的崇拜 。这些神明可以用他们的主观意志去改变世界,改变历史 。更多的是从唯心的角度出发 。
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的观点,还有中世纪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在向科学的方向靠拢 。更多的是强调用实证的精神和态度去研究哲学,从实践中区认识物质去了解物质来发展丰富自己的意识 。我想在西方最初的哲学史中这种科学和神学的争论就在两个大师身上体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哲学家 。他们开创了所有的哲学命题,可他们之间又有如此巨大的分界:柏拉图是一个诗人,他用激情体验着宇宙的美的统一;而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科学家,他用冷静的理智规范着宇宙机械的秩序 。
在他们以后的时代里,在____的世界里,人类的意识中几乎始终贯穿着他们两人的思维方式。而在西方的漫长哲学史中,我发现了哲学在西方世界的发展和前进长久的都是在宗教环境的发展的 。所以哲学的发展没有离开神学的影响 。而在神学的影响中,又出现了更多理性的哲学家对于客观存在世界的思考 。
从柏拉图要把荷马这样的诗人驱逐出他的理想国了 。用诗人的力量去触及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到了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更是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去研究世界了解科学的时候 。我们就发现哲学开始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
写到这里我也突然更加明白 。西方哲学的这一段开始的历史里面,并不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更多的是对宗教的狂迷感性的对哲学的认识和一种理性科学的对哲学认知的区别 。当然我更是推崇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人与自然万物的距离拉近了 。
人类意识中哲学的、宗教的、科学的三种认识方式中,科学的认识方式的力量在逐渐强大,开始被确立了起来,这也表明人类自身的分界变得明显了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他的老师柏拉图那种冷静的理智,但他比柏拉图更彻底的抛弃了激情和诗人 。他在观察宇宙万物时,更像是带着一架显微镜 。他把整个宇宙看成是物理的或者生物学意义上的宇宙,富有秩序而有那么机械 。
-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篇
- 关于新年的手抄报可以写一些什么
- 大学生暑期实践论文
- 关于汉朝的窦太后
- 美术教学论文范文
-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完整范文
- 紫檀家具的日常保养 关于紫檀家具的日常保养
- 关于清明节的画画作品有什么?
-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大全
- 有关于心灵美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