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计划( 三 )


怎样开展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计划

文章插图
要真正提高德育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 必须要把为学生服务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 只有我们的学校做到一切为学生服务 , 为一切学生服务 , 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这里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为学生服务什么 , 也就是说学生有什么需要;二是怎样服务学生?也就是说我们学校怎样满足学生的需要 。
德育工作只有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 才能有生命力 。老子说:“德者 , 得也” , 朱熹说:“正其义则利自在 , 明其道则功自在” , 这些都说明需要是德育的目的和指向 , 德育是满足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途径和方法 。
(一)学生有什么需要
1.爱的需要社会的急剧变化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 一方面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以及当今社会就业矛盾的日渐突出 , 许多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 , 为了好的成绩 , 家长对孩子的物质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 , 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却关心的较少 , 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家中看父母的冷面孔 , 在校受到同学的嘲讽 , 教师的不满 , 难以得到心灵上的关心 , 造成学生心理上负担过重 。另一方面 , 部分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理想的工具 , 强迫孩子学习兴趣不高的各种技能 , 如:书法、钢琴、绘画、等 , 造成孩子身心疲惫 , 得不到应有的关爱 。
第三 , 离异家庭数量剧增 , 这种家庭的孩子 , 很多得不到父爱、母爱 , 贫困家庭的孩子因父母忙于生活奔波难以得到物质、精神上的关心 , 富裕家庭父母同样忙于财富奔波 , 得不到应有的心灵沟通 。
2.自我发展的需要每个人都有想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的愿望 。有些学生因经常犯错误、经历失败 , 自己本人有摆脱过失走出阴影的强烈需要 , 而家长和老师往往不究原因 , 简单地将这些学生列入坏学生、后进生的行列 , 使他们承受较多的责难 , 难以摆脱失败的阴影 。
现行的学生评价机制和对人才认识上的偏差 , 文化科成绩好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 而对于其他方面的素质 , 往往被错误地看成是“闲活” , 使许多学生产生成长的困惑 , 无法满足自我发展的需求 , 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
3.娱乐和运动的需要喜欢娱乐和运动是孩子的天性 ,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 , 人的娱乐和运动需要愈加旺盛 。学校过重的课业负担加之社会、家庭造成的过重升学压力 , 使学生忙于学业 , 平时娱乐和运动的时间很少 。
许多家长不但不提倡学生参加必要的娱乐和运动 , 相反以各种理由 , 千方百计地限制学生正常的娱乐和运动 , 造成学生体质差 , 意志薄弱 , 心理承受能力差 , 甚至出现畸形的娱乐观 。
4.社会交往的需要大多数学生喜欢与同学或同龄人交往 , 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 各种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 , 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求日益加剧 。而许多家长以孩子交往过多影响学习为由限制孩子之间的交往 , 使许多孩子难以感受真正的友谊 , 陷入孤独 。

5.人格独立的需求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 , 上辈对孩子呵护有加 , 以避免孩子闪失为由 , 对孩子处处不放心 , 事事过问 。学校以安全为由 , 处处限制学生在校的各种活动 , 对一些玩皮的学生甚至不顾及学生的自尊 , 讽刺挖苦学生 , 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人格的独立 , 造成学生人格不健全或是过分地依赖父母和老师 , 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 。
(二)怎样满足学生的需求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要把我们的学生当作活生生、有思想的人来对待 。
我们在很多情况下 , 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求 , 忽视了应按人性本身发展的规律进行德育 , 对学生的要求往往是划一的 , 德育的方式是强迫式、命令式的“我说你做” , 用事先设计好的'道德规范将学生塑造成学校和老师心目中的理想模型 , 造成德育低效 , 甚至无效 。德育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 一切高、空、虚的德育要求最终都是无法真正落实的 。德育只有在学生正确地满足自己个体需求的基础上 , 才能最终达到用学生自己的行为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