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简介( 三 )


我们第一次见到浮士德是在一个深夜 。一盏昏暗的小灯,映出了一间狭窄的哥特式书房 。这种气氛烘托出学者浮士德内心的苦闷 。
他正倚桌而坐,痛苦地回忆他的一生 。几十年来他孜孜不倦地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他读了无数的典籍,研究过所有的问题,但是现在依然是个“傻子”,一点真正的知识也没有学到 。
使他更为悲愤的是,长期的书斋生活使他脱离了大自然:上天造了人,放在生动的自然里面,你却背弃了那儿的自然,埋没在这儿的尘烟,你和这些死骨相周旋 。他不想再去啃死的书本知识,而要认识活的自然 。“我可再也不挥酸汗说那些我也不知道的东西;我要认识什么把世界内在地联系在一起,我要看看万物的活力和起源,再也不玩弄辞令 。”抛弃死的书本知识,要求恢复人与大自然的本来联系,试图揭开宇宙的秘密,了解万物的起源,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要求,因而也是浮士德觉醒的标志 。
但是长期形成的积习,不易一下根除,因袭的重负还压抑着浮士德的心灵 。就是在他以巨大的勇气抛弃了以基督教教义为基础的僵死教条去探求宇宙根源的同时,却又走上错误的老路 。他不了解知识与社会的关系,也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
他以为像过去一样,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实践,就能获得他所企求的知识 。于是,他打开《大宇宙的符征》,想借此来认识宇宙万物相互关联的原因 。在这个符征中,他虽看到了自然现象和谐的联系,但这不过是好看的“幻景”!这使他大失所望,他呼喊道:“无穷的自然,在那里我能把你捉住?”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以为不经过实践单凭主观努力就可以一下子认识绝对真理 。于是他召来了地祇,即大自然的象征,感到自己同它十分相近,并称自己是它的“同类” 。
但是地祇却回答说:“你相似的是你能了解的精灵,而不是我!”地祇的回答说明浮士德在旧的道路上追求知识已经失败 。这时浮士德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 。也正是在这时,他更加痛切地感到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是他贪求知识的最大障碍 。
他知道自己置身于“错误的大海之中”,他周围的世界犹如牢笼,而他自己是其中的一名囚徒 。他悲痛地想起布鲁诺、伽利略这些先驱者的遭遇,向那个罪恶的社会发出悲愤的控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