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无性别公厕安全问题是否有隐患?

上海建无性别公厕安全问题是否有隐患?两个月前,位于黄浦区大林路93号的公厕经过改造,变为不再区分男女的无性别公厕——公厕大通间内的9个厕位不分男女,隔板高达两米多,每个厕位门板都显示“有人”或“无人” 。
采访人员走访了解到,上述公厕改为无性别两个月来,之前女性排长队如厕的现象已基本消失 。但不少市民认为,在大通间见到异性时,会觉得比较尴尬,特别是有些老人,会拉开侧门,再整理裤子 。
这也是继2016年在浦东试点的首座无性别公厕后,上海投用的第二座无性别公厕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无性别公厕中如市民不能接受,不排除恢复成男、女厕间 。
5月27日,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金亦鸣表示,大林路上的公厕面积仅33平方米,但需求量大,改造成无性别公厕,可以腾出更多空间,满足更多用户的如厕需求 。如果区内其他老公厕周边居民有改造为无性别公厕的需求,不排除也会进行改造 。
最近,家住黄浦区大林路附近的居民王女士发现,位于大林路93号的公共厕所经过重新装修后,不再分男女厕所,而是变成了有9个厕位的大通间,再配一个小便间 。
“以前经常要排队,现在基本不需要排队,但男女都在一个通间内,感觉还是很尴尬 。”王女士说,特别是有些老年人,习惯打开厕门,再拉裤子拉链,自己看到就特别尴尬 。
5月25日下午,澎湃新闻采访人员来到这个无性别公厕,发现不断有人前来使用 。
采访人员看到,该公厕的开放时间为早上5点半到晚上9点半,内部面积不大,靠近门口处设一男性小便间,还有一个有个间厕位的大通间,其中1个坐便,8个蹲便 。
这些厕位分列两边,中间的通道较为狭窄,每个厕位门上都会显示“有人”或“无人”,但不再有男女之分 。
“经常有不熟悉这里的人站在外面,想上厕所又不敢进来,害怕进错地方 。”一名公厕保洁员告诉采访人员,他一般会主动告知,这个公厕不分男女,只要显示“无人”的厕位,都可以进去,“这句话,我每天都要说很多遍 。”
在这名保洁员看来,公厕改建成无性别后,最大的好处是女性不需要排队了,但还是有很多市民不太能接受,年轻人接受得比较快,但年纪较大的,在看到异性走进来或从厕位走出来时,还是会感到很尴尬 。
男女都在同一通间内如厕,是否会有安全隐患?

该管理员告诉采访人员,一共有两名公厕管理员轮班,开放时间会一直在公厕内 。而且,这座公厕位于闹市区,来往的车辆、行人很多,离地铁站也很近,安全隐患并不大 。
上海的第一座无性别公厕已试行半年,也仍面临着尴尬 。
2016年11月,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在浦东新区张家浜滨河绿地内试运行,开放时间为5时至21时 。
公厕内设男女通用的6个坐厕、4个蹲厕,隔间空间较普通公厕更大 。每个隔间门上配有“有人”与否的LED显示屏,厕位之间的隔挡高度达2.8米以上 。
这座无性别公厕设置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男女厕位不合理、女性如厕排队的问题 。然而,开放半年来,该公厕并未达到初衷 。
由于地理位置关系(位于绿地深处),该公厕日均使用量为百余人次,远不及多数社会公厕 。公厕管理员反映说,除了早晨公厕会出现短时排队,其余时间都很空,此外,如厕者约九成是男性 。
上海的两座无性别公厕,一座因为位置问题,没有达到初衷;另一座减少了女性排队如厕,却让部分市民感到尴尬 。
对于无性别公厕的试点,上海是否会继续推行乃至推广?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试点探索“男女通厕”的目的,主要是想探索解决公厕男女厕位比动态不平衡的问题,减少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某一性别如厕排队等问题,最大可能地满足市民如厕需求 。“在试点过程中,我们会根据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很多市民不能接受,也不排除会重新设置成男、女厕间 。”上述负责人表示 。
5月27日,上海市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金亦鸣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大林路上的公厕已有30余年的历史,公厕面积仅33平方米,原先的公厕内是老式的沟槽式构造,蹲坑空间窘迫,因此在改造时决定采用无性别公厕,腾出更多如厕空间 。
金亦鸣表示,他们在4月无性别公厕试运行后的一个月内已听取周围市民意见,增设了方便市民的栏杆等,“公厕是服务周围市民的,这个公厕周围除了附近居民,还有地铁站,来自于地铁的市民也会使用,30多年的老公厕需求量增大,改造是为了满足更多用户对公厕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