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历史丨一朵战胜天文学家的云

趣味历史丨一朵战胜天文学家的云

趣味历史丨一朵战胜天文学家的云

文章插图
1760年3月里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名叫纪尧姆·勒·根蒂尔(Guillaume Le Gentil)的一个法国男子站在甲板上眺望远方无限延伸的海天交界线,心里怀揣着兴奋与些许不安 。他脚下的船正从法国开往法兰西岛(今毛里求斯),在那里他将转乘另一艘船前往最终的目的地——本地治里(Pondicherry,印度东海岸一城市) 。
就在此刻,还有许多和他肩负相同任务的科考小队正站在前往世界各地的船上,期待共同完成这个伟大的科学任务 。默默进行了十余年星云观察后,这个年近不惑的天文学家第一次面临百年难遇的机会 。说百年难遇是毫无夸张的:由于公转周期的差异,金星凌日平均每百余年出现两次,两次间隔八年 。纪尧姆准备观测的,是十八世纪的第一次金星凌日(1761年),上一次观测要追溯到122年前的1639年,而第二次金星凌日(1769年)后,下一次则要等到105年后的1874年 。
换言之,人一生最多能看到两次金星凌日 。对宁可从当时最正统的神学转到天文学的纪尧姆来说,承担此次任务当然是至幸之事 。7月到达法兰西岛后,由于没有找到前往印度的船,纪尧姆只好等在那里 。
期间他得知一个令他有点不安的消息:法国和英国在印度开战了 。加上当时不利于航行的季风,以及偶然感染的严重痢疾,纪尧姆想要放弃计划,前往东边四百公里外的罗德里格岛,与在那里等候观测的同事会合 。然而,在当地的长官和朋友的劝说下,纪尧姆还是登上了一艘前往印度支援的护卫舰 。
在海上航行近一年后,船来到印度西侧的马拉巴尔海岸 。纪尧姆从过往的其他船只得知,本地治里已经被英国占领 。经过激烈的争论后,船长最终决定不靠岸,而是将船直接开回法兰西岛 。
在回忆录中写下这段不幸遭遇后,纪尧姆无奈地为自己开脱:“……我不应该因为没能到达目的地而受到责备,我请求其他同行给予我公道的评价,当他们看到我的回忆录时将会理解我的缘由……” 1761年6月6日,金星凌日 。纪尧姆完成了观测——只不过是在海浪中颠簸的船上 。如同完成仪式一般,他忠实地记录下那些因偏差过大而早已失去意义的坐标数据 。观测结束后,他决心等待1769年的第二次,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的金星凌日 。
从此以后,他的大脑中开始了一个长达2919天的倒计时 。在回到法兰西岛后的等待时间里,纪尧姆考察周边岛屿的风土人情来打发时间 。期间,他通过计算发现,与本地治里相比,金星凌日当天菲律宾城市马尼拉的太阳高度更高,更有利于观察 。因此纪尧姆决定更换观测点 。
【趣味历史丨一朵战胜天文学家的云】 1766年5月,做好万全准备的纪尧姆再次离开法兰西岛 。也许他意识到了这个岛对他的不祥之处,所以打算完成观测后不经过这里,另取他路回欧洲 。但女神摩伊赖早已纺好他的命运丝线,容不得躲避 。三个月后,纪尧姆来到马尼拉,发现这里的自然条件确实非常适合进行天文观测 。
可是当地的西班牙长官显然不喜欢一个远道而来的法国人带着一堆古怪仪器在自己领土乱转 。1768年2月,为自身安全起见,纪尧姆不得不选择离开马尼拉,动身前往六年前最初的目的地——本地治里(此时已回归法国统治) 。在本地治里,一切都显得如此完美:纪尧姆住进地方长官的乡间别墅里,那里有华丽的马车,流畅的音乐和芬芳的美酒;长官带着工程师和他一起确定观测站选址,并督促尽快完工;观测仪器得到专人的保养和维护 。
随着观测站的日渐完工,纪尧姆多年按捺在心底里的火焰开始猛烈燃烧 。在第一次观测失败后,这团火就被点燃了 。刚开始它很小,但总会每隔一段时间突然变大 。
纪尧姆屡次想熄灭它,但却怎么也不行 。后来,他只能拼命工作,来让自己忘却它的存在,同时祈祷在第二次观测来临前不被它烧成焦炭 。脑中计时器的滴答声越来越大,昭示了那个宿命时刻的到来 。1769年6月3日,又一次金星凌日 。
多月来晴朗的天空忽然布上云朵 。风把云从西吹到东,从南吹到北,纪尧姆的心也跟着在肚子里从左移到右,从下移到上 。上天就这样把对人类的戏弄以如此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
而当金星出现在太阳的背景前时,一片云恰好完全遮住太阳 。纪尧姆死死盯着它,祈祷风能把它吹走 。但风停了,刚刚四处游移的云都静止下来,仿佛川流不息的人群看到街头的滑稽把戏突然纷纷驻足 。也许一秒后,也许一个世纪后,直到那片云轻飘飘地离开,露出刺眼的太阳时,纪尧姆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