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传说
文章插图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
(一)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
(二)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 。
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 。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 。重耳就放火烧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 。
在烧焦的柳树上大仙了有血诗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发觉老柳树复活,赐名“清明柳”,并定为清明节,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 。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
(三)清明节的现实含意,一是民间传统祭祀节日 。二是气侯变化的节气,如“清明谷雨紧相联,浸种春耕莫迟延”,“清明前后,种爪种豆” 。三是踏青春游 。
作为祭祀节日,始于周朝春秋时的晋国,到唐朝已成为法定节日 。清明节是两条人命换来 。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亲生儿子奚齐将来继承王位,害死太子申生,太子之弟重耳逃亡国外,有一次饿晕倒了,随从臣子介子推割自已腿肉火烤给重耳吃 。19年后重耳回国登上国王宝座,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 。
他大封功臣,却忘了介子推,经别人提醒,立即派人去请几次,介子推不来,亲自去请,介子推已背起老母亲躲进绵山,派人去找也未找到 。于是,采纳了一个馊主义:放火烧山逼出来 。大火烧三天三夜,仍未见出来 。原来介子推和母亲抱着一棵大柳树烧死了 。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为纪念介子堆,绵山改名为介山,把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此日全国禁烟火,吃冷食 。二年春,晋文公率大臣们到介山祭奠介子堆,看见烧焦的柳树复活了,赐名“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
这就是传统清明节又名冷食节、扫墓祭奠及清明枊的由来 。可以说清明节是介子推母子两条命换来的 。“清明”二字,即现的清政廉明之意,取于介子推遗诗中向晋文公的谏言“勤政清明复清明” 。
清明节,是晋文公祭祀有功未封偿的亡臣介子推而产生的,当时并无祭祖含意 。后来人们引伸、演释,选择、利用清明节祭祀自已的祖先,形成了清明祭祖的传统文化 。“清明”,是现实清政廉明词语渊源,纪念清明节,不忘其现实重大政治意义 。清明节的习俗清明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春游、植树等,体现出以哀悼追思为基调、迎春健身为调剂的双重色彩 。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正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造和发展着清明习俗的内涵与形式 。【扫墓祭祖】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主要的活动内容 。从前,清明节时,人家不分贵贱,总要为逝去的先人上坟扫墓 。
扫墓时间并不局限于清明这一天,各地情况有所差异 。扫墓时,首先要剪除坟丘上所有的杂草,修理陵墓周围,然后往坟丘上添上一些新土培护,再烧纸钱香烛、供奉酒肉饭菜,燃放鞭炮后,最后向祖先行跪拜礼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祭祖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流行这样的观念——“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意思是说祭祀祖先和众神,是与通过武力手段平定天下同等重要的家国大事 。
儒家创始人孔子为此作了注解,他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祀之以礼 。”并说:“事死如事生” 。意思是说家族后人对于长者,生前要尽心尽力地侍奉,死后也要同样尽心尽力地侍奉,这就是孝道 。
- 关于学习的谚语。
- 鼓励学习的名言
- 关于有梦想的名言
- 经典形容悲伤的句子
- 持之以恒的例子有哪些?
- 计生的宣传标语
- 2022年奥运会的口号是什么?
- 发芽的胡萝卜能生吃吗
- 发芽的洋葱可以吃吗
- 脸上铅汞中毒的黑斑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