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球机哪个厂家好,价格如何?( 四 )


1995年 , 格力叉发明“年终返利” , 将7000万元利润还给经销商 。
1996 年 , 空调淡季 , 格力靠淡季返利拿回了15亿元回款 。在淡季价格战中 , 各个品牌只得纷纷降价 , 甚至零售价低于批发价 , 批发价低于出厂价 , 大伤元气 。董明珠规定格力l分钱也不能降 。到了8月31号 , 格力却宣布拿出l亿元利润的2%按销售额比例补贴给每个经销商 。这样在空调业最困难的1996年 , 格力销售增长 17% , 第一次超过春兰 。
格力不仅把缩小营销队伍省下的钱补给了经销商 , 1997年还拿出2.5亿元返还经销商 。
董明珠认为:只有经销格力赚钱 , 才能长治久安 。她不仅将紧俏空调品种平均分配 , 避免大经销商垄断货源 , 扰乱市场 , 还推出了空调机身份证 , 使每台空调在营销部备案 。
一般来说 , 空调9到3月份是淡季 , 4到8月份是旺季 , 淡旺季有不同的价格 , 淡季比旺季低2个万分点 。一般厂家都在挖空心思想把旺季从4月提前到3月 , 以获得更大利润 。
1998年 , 董明珠却突发奇想 , 在朱总支持下宣布把淡季延长一个月 。4月继续实行3月淡季价 。格力到手的钱不要 。等其它厂回过神来 , 众多大经销商已纷纷划款给格力抢买格力产品 , 有厂家长叹:“董明珠也真狠—这么多年 , 我们从没想到过这一招 。”
就这样 , 15年的时间里 , 董明珠从一名基层业务员成长为格力的总经理 , 从05年至今 , 她一直担任着格力的副董事长、总裁职务 。自从董明珠出任总经理后 , 她和董事长朱江洪 , 创造了我国商界独一无二的奇迹 。在她的领导下 , 格力电器从 1995年至2005年 , 连续11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 。2003年以后 , 销售额每年均以30%的速度增长 , 净利润保持15% 以上的增幅!
个人奋斗而成功的例子2
郭台铭20年前在台湾 , 他名不见经传 , 所属企业规模连台湾一千大制业都够不上;但如今却是叱咤风云、纵横四海的台湾科技首富 , 麾下企业遍及欧美 。他就是台湾最大科技企业集团——鸿海集团的老总郭台铭 。对于鸿海的成长过程 , 郭台铭曾经说过:“阿里山的神木(台湾最著名的风景)之所以大 , 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 , 决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 。”
回顾鸿海成长的过程 , 其中的酸甜苦辣 , 个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郭台铭自己能够体会 。郭台铭出生于1950年 , 是家中老大 。由于家境贫寒 , 1966年郭台铭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 , 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 。服完兵役后 , 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 。1973年2月 , 郭台铭出资10万元新台币 , 与朋友在台北县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 , 生产塑料产品 。
不过一年时间 , 因经营不善 , 原股东逐一退出 , 企业成了郭台铭的全资公司 。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 , 郭台铭便从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的按钮做起 。这时的鸿海不过是个规模只有30万元新台币的小公司 , 仅有15名员工 。1975年 , 易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 。1977年 , 公司开始扭亏为盈 , 郭台铭立即从日本购买设备建立模具厂 , 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其后他又陆续投资建立了电镀部门与冲压厂 。
20世纪80年代 , 世界进入个人电脑时代 , 郭台铭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 , 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 , 力行“量大、低价”的竞争策略 , 迅速占领市场 。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郭继续投资1600万元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 。1985年 , 郭在美国成立分公司 , 开始在台湾之外开拓市场 , 并创出“FOXCONN”品牌 。至此 , 郭台铭已经成功打造出他的“连接器王国” 。白手起家目标大 雷厉风行明赏罚 自初创鸿海 , 郭台铭的奋斗目标就很明确 , 就是要成为台湾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 。
为实现这一宏大目标 , 他创造了自己的经营哲学 。郭台铭称鸿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 , 他要做的首先是选客户 。为了达成目标 , 他曾经在美国自己开车 , 住12美元一天的汽车旅馆 , 跑了美国52州中的32个 , 跟世界大厂商做生意 。自进入个人电脑领域 , 鸿海的客户就锁定了IBM、英特尔、康柏、戴尔等国际一流大厂 。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订单 , 郭台铭索性在康柏总部旁投资建了一个成型机厂 , 康柏只要有新设计 , 当天就能看到模型 , 最终获得了康柏的长期订单 。为巩固与这些大厂商的关系 , 郭台铭坚持不做自己的品牌 , 只做零件供应商 。可以说正是这些大厂的订单成就了鸿海今天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