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订婚有哪些习俗?( 二 )


比如台湾民间纳吉送定时有忌将聘礼全收下的习俗 。男方送来的猪肉 , 女方要将带骨的部分退回男方 , 当地的俗语说是:“食你的肉 , 无吃你的骨” , 若女方疏忽了此项禁忌 , 男方会很生气的 。湖南湘潭一带 , 定亲之后 , 男女双方就要改口 , 分别和对方一样称呼亲友 。每逢三节(端阳、中秋、春节)、两生(岳父母的生日) , 男方都要提礼物去女家 , 当地俗称“提节” 。
提节时要提鲤鱼 , 忌提草鱼 。如果提草鱼 , 就等于是骂岳父母是吃草的 , 女方是会很生气的 。类似这样的禁忌 , 各地恐怕不少 , 这种于礼仪上的习俗规约 , 很能考验出哪一方“知书达礼” , 哪一方“不懂礼教” 。
严重的也会影响到婚姻的成败 , 所以这些禁忌也是必须了解和注意的 。不过 , 有些禁忌 , 看上去是属于礼节的 , 实则确有深层的民俗信仰的根由 。如民间有禁忌未过门的媳妇吃食礼饼的习俗 。
看起来似乎是未来的新媳妇抢吃喜饼会被认作“好吃懒做”或者“行为不端庄”等等 , 其实 , 那其中的意义 , 还在于担心未来的新媳妇将自己的“喜”给吃掉了 , 会导致转吉为凶 , 出现不可预料的祸事 。惟有这一层才是男女双方都怕得更狠的理由 。但是 , 这一深层的忧虑和担心 , 竟不好跟那未过门的新媳妇明讲出来 , 因为说出来本身又是被忌讳着的事情 。所以只好用“结婚日会有月信(月经)”来吓唬阻止她 , 使也不再敢吃喜饼了事 。
可见一件禁忌习俗 , 往往牵连着许多层意识方面的道理 。就是我们前边提到的单数双数问题和忌讲“重”、“再”的事也都不止是一个表面礼数的禁约问题 。所以民俗学有一个重要的任务 , 就是揭开那些表面习俗礼仪下隐藏着的各种民间信仰的根源秘密 , 让人们认出深层民俗文化的本来面目 。
纳徵禁忌纳徵是“六礼”之一 , 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 。纳吉之后 , 男女双方缔结了婚姻 , 男家正式将聘礼——俗称“财礼”送往女家 , 就是纳徵的仪礼 。旧时 , 这一仪礼非常隆重 , 男方往往借此机会荣耀门庭富贵、婚礼盛大 , 通常备有礼单 。礼品装入箱笼 , 或挑或抬 , 走街串巷 , 燃放鞭炮 , 吹奏鼓乐 , 在媒人、押礼人的护送下送至女家 。
聘礼中各样物品要取吉祥名称 , 数目也要取双忌单 。民间忌讳送女方鞋子作聘礼 , 怕是女方穿上鞋子溜掉了 。山东一带 , 订聘的礼盒忌用肉馅 。
据说用肉馅 , 新媳妇过门后性子肉(即慢性子 , 不麻利) 。聘礼送到女家后 , 女家忌将聘礼全部收下 。一般要将? 。
定亲的习俗和流程是什么?

农村订婚有哪些习俗?

文章插图
人们习惯于把一段婚姻 , 说成是终身大事 , 在慎之又慎的决定前 , 总是要讲究些仪式感的 。没有举办婚礼之前 , 通常要先有一个定亲习俗 。
古往今来 , 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 , 形式多样的定亲习俗延续至今 。在今天 , 定亲习俗就是指男女双方把各自的家庭成员聚在一起 , 商量着给他们举行婚礼仪式的事宜 。这期间 , 会涉及到各方习俗 , 比如见面礼或定婚彩礼等 。在古代 , 多是由双方父母作主 , 男方以彩礼的形式聘定女方的终身 。
如果把婚姻比做一部交响乐的话 , 定亲只是它的一个前奏 。定亲习俗之所以绵延至今 , 预示着不只是相爱的男女两个人要生活在一起 , 也预示着两个人各自的家庭成员 , 从此后也成为了一家人 。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 , 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 , 而是两个家庭的事 。
少数民族地区的定亲习俗 , 同样也是婚姻前的一个序曲 , 只是习俗中的形式各不相同而已 。在瑶族 , 男女双方从相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 , 双方家长会各请一位歌手来做媒 。女方请的歌手被称为赫巴 , 男方请的歌手被称为布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