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泛舟五湖?

范蠡泛舟五湖?

范蠡泛舟五湖?

文章插图
【范蠡泛舟五湖?】范蠡与西施所泛舟的五湖不是五个湖,指的是蠡湖 。一名五里湖,又名小五湖,是我国境内太湖之内湖 。
蠡湖之名,来自范蠡西施的传说 。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助越灭吴后,功成身退,偕西施曾在此逗留 。后人便把五里湖改称为蠡湖 。
泛舟五湖是什么意思?
范蠡泛舟五湖?

文章插图
乘着小船泛游于五湖之上,喻指远离争斗漩涡,归隐江湖,寄情山水之间 。【出处典故】《国语·越语下》:“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 。
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 。今事已济矣,蠡请从会稽之罚 。’王曰:‘所不掩子之恶,扬子之美者,使其身无终没于越国,子听吾言,与子分国 。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 。
’范蠡对曰:‘臣闻矣 。君行制,臣行意 。’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范蠡曰:‘臣闻君子俟时,计不数谋,死不被疑,内不自欺 。臣既逝矣,妻子何法乎?王其勉之,臣从此辞!’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 。范蠡既去,越王愀然变色,召大夫种曰:‘蠡可追乎?’种曰:‘不及也 。
’”【释义】越范蠡功成身退,乘舟离开越国,也避免了杀身之祸 。《国语》所记,范蠡在越兵围吴时,在五湖陪着越王勾践,吴亡后,他不返越国,直接从五湖泛舟而去 。《吴越春秋》则说他出三江,泛五湖,《史记》又说他泛海以行 。
所记不一样 。“五湖”即是指太湖 。【例句】岂不见范蠡霸越,泛舟五湖 。(宫大用杂剧《死生交范张鸡黍》第二折)此例即指范蠡全身而退,不恋功名之事 。
请问范蠡泛游五湖的典故是讲什么的?
范蠡泛舟五湖?

文章插图
范蠡(前517-前448) 字少伯,春秋战国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 。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我囯长达五千余年的封建传统,均以“士、农、工、商”为列,士为首,商为末,直至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须着一黑一白之劣规,故范蠡一生虽有辉煌业绩,然终因弃官经商的经历使他无缘与历史名人共同载入史册 。
然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 。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献“卑辞厚礼,乞吴存越”之策 。议和后“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 。” 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 。
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 。
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 。”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遂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 。
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 。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 。
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 。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 。”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