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灌浆的钻机型号( 四 )


③减少岩体的变形与不均匀沉陷 。
对混凝土重力坝,多进行坝基全面积固结灌浆;对混凝土拱坝或重力拱坝,还要对受力较大的坝肩拱座岩体进行固结灌浆;对水工隧洞,常在衬砌后进行岩体固结灌浆 。
在破碎的岩层中开挖隧洞时,为避免岩体坍塌或集中渗漏,可在开挖前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斜孔或水平孔超前固结灌浆 。
在土石坝防渗体底部设置混凝土垫层时,也常对垫层下部岩体进行固结灌浆 。为保证灌浆质量,需在岩基表面浇筑混凝土盖板或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后才进行固结灌浆 。
三、施工方法不同
1、帷幕灌浆
1)钻孔与测斜:采用小口径地质回转钻机,金钢石钻头钻孔,开孔前用“两点法”地锚固定,用角度尺和地质罗盘校正钻机立轴 。第1段灌浆结束后进行孔口管埋设,埋入基岩深度2m,孔口管采用φ73mm的无缝钢管 。钻孔测斜选用KXP-Ⅰ型测斜仪,一般每10m测1次 。
2)钻孔冲洗与简易压水:采用高压水脉动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30 min,回清水10 min 。灌浆前均进行简易压水试验,压水压力1.0 MPa 。
3)制浆与检测:采用集中制浆,分部位供浆,浆液经湿磨机串联磨制后送入搅拌桶,外加剂为UNF-5型高效减水剂,掺量7% 。浆液浓度采用标准漏斗粘度计检测,要求漏斗粘度小于30 s;细度主要采用沉降法,用激光粒度仪校核,要求每10 t水泥检测1次 。
4)自动记录:灌浆记录全部采用自动记录仪 。
5)灌浆压力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抬动破坏,建立了注入率与最大灌浆压力的关系 。
2、固结灌浆
灌浆孔的施工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可分为二序施工或三序施工 。每孔采取自上而下分段钻进、分段灌浆或钻进终孔后进行灌浆 。
灌浆孔基岩段长小于6m时,可全孔一次灌浆 。当地质条件不良或有特殊要求时,可分段灌浆 。灌浆压力不大于3MPa的工程,灌浆孔应分段进行灌浆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帷幕灌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结灌浆
坝基帷幕灌浆试验工作黄河三门峡坝基帷幕灌浆试验工作,是根据黄河规划委员会1955年8月颁发的“核定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阶段的补充工程地质工作,以及论证该水利枢纽技术设计,而进行的第一期工程地质工作的技术设计任务书”而进行的 。
(一)工作目的与工作量
1.工作目的
根据任务书灌浆试验的目的如下:
(1)确定沿坝轴线各部位灌浆的深度;
(2)确定坝基钻孔灌浆的孔距、排距、孔径、钻孔的倾向和倾角,以及最优钻孔排列形式;
(3)求出在不同孔深、不同地质条件下,应采用的最大灌浆压力和灰浆浓度;
(4)探求有效冲洗孔壁和裂隙的冲洗液、压力和方法;
(5)寻求最快而又保证质量的施工方法;
(6)选择最适宜的灌注材料和数量;
(7)根据沿坝轴线在不同地带、不同地质条件下(如断层破碎带、地质构造带和裂隙密集带等)的处理方法;
(8)查定灌浆工程中的主要施工定额以及选择主要的机械设备 。
2.工作量
灌浆试验工作自1956年4月开始至1958年8月结束,为期两年零5个月,其间共进行了4个灌浆试验地段的群孔灌浆试验,并在第二与第三试验地段分别开挖了2个竖井(1个直井和1个斜井)和钻了1个1m直径的钻孔,作为检查灌浆质量的竖井 。详见灌浆试验地段布置,见图9,工作量,见表5 。
图9 三门峡坝址灌浆试验地段位置图
表5 灌浆试验的全部工作量表
附注:a.当第二试验地段工作完成后,分别在斜孔组及直孔组开挖了2个检查性竖井(3号及4号竖井)深度各为16m 。
b.当第三试验段工作完成后,在该地段钻了一个为检查灌浆试验质量的大口径(直径1m)钻孔,深度为23m 。
c.表中第8行为只进行压水试验工序,而不需要灌浆的总长度 。
d.表中第9行为井壁管以外,因原设计不需要,孔壁坍塌以及漏试等原因,既未压水也未灌浆孔段的总长度 。
(二)各试验地段工作完成情况
1.第一试验地段,在狮子头13号钻孔旁,从地质角度看构造裂隙较少,代表性较差,从施工角度看有的钻孔(斜孔组)加密和检查方法不合适,灌浆时用的水灰比不合适(水灰比偏大) 。
2.第二试验地段,是在总结了第一试验地段工作的基础上,由苏联专家О.Б.索柯洛娃指导,选定在人门岛上64号孔旁边,并跨在16号断层带上进行的,工作完成后经苏联专家B.И.萨维里耶夫指出,在孔排布置上缺乏用以决定幕厚的孔排(即垂直坝轴线方向的钻孔组),同时有部分钻孔打得不直,超过了允许的偏斜,认为需要再作补充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