猇亭之战

猇亭之战

猇亭之战

文章插图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 。
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 。
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 。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扩展资料:历史背景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 。
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 。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 。孙权闻刘备将来伐,遣使求和,备不许 。
吴南郡太守诸葛瑾给备来笺说:“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熟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 。来自吴人的议论,只能引起刘备的更大反感,而不会有何效果 。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 。
猇亭之战的故事梗概
猇亭之战

文章插图
猇亭之战一般称之为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 。
之后,刘备不顾诸葛亮等人劝阻大举攻吴,想为关羽报仇,同时夺回荆州 。
同年7月,刘备亲自率领10多万蜀汉大军,发动了对东吴的大规模战争 。刘备派大将吴班、冯习为先锋带领4万多人,攻取峡口,在巫地(今湖北巴东)打败吴军将领李异、刘阿部,夺取秭归 。刘备又派大将黄权驻守长江北岸,派马良去武陵争取当地部落首领沙摩柯的支持 。面对蜀汉大军压境,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辖制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5万人开往前线,迎击蜀汉军队 。
同时东吴避免腹背受敌,与曹魏修好 。陆逊正确分析形式,避开蜀汉大军锐气,果断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带 。然后在那里转入防御,占领有利地势,集中兵力伺机决战 。
公元222年,蜀汉大将吴班、陈式带领水军攻入夷陵地区,驻兵长江两岸 。刘备亲自率主力抵达猇亭,安营扎寨 。此时,蜀汉大军已经深入吴国境内,吴军坚守要地不出,蜀汉大军无奈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建营 。
为了迫使陆逊出战,刘备派人围攻夷道 。陆逊力排众议,坚守不救 。两军相峙了六个月,刘备为了速战速决,多次派人阵前挑战,但陆逊都不予理睬 。
蜀军将士逐渐失去了斗志 。天气炎热,刘备无奈把军营移到深山中依溪水屯兵休整 。蜀汉大军深入敌境,后勤保障困难 。而且刘备在扎营时,兵力部署又十分分散从而给陆逊以可乘之机 。
陆逊见到蜀军士气不振,先派出一部分小部队试探性的进行进攻 。此次进攻虽然没有成效,但却使陆逊想到用火攻破敌的办法 。陆逊命吴军士兵携带茅草,乘夜突袭,顺风点火 。天气炎热,火势猛烈,蜀军内部大乱 。
陆逊乘势反攻,迫使蜀军向西后撤 。吴国大将朱然率领5000精兵击败蜀军前锋,切断了蜀军的退路 。潘璋率部猛攻蜀汉军冯习所率军队,大破之 。诸葛瑾、骆统、周胤各部配合主力在猇亭反攻 。
驻守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反攻 。吴军很快击破蜀军40多座营寨,并且切断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 。蜀军将领张南、冯习以及武陵部族首领等人阵亡,杜路、刘宁等人投降 。
刘备战败,逃到夷陵西北的马鞍山 。陆逊集中兵力,又歼灭蜀军数万人 。此时,蜀军已经全线溃败,死伤逃散大部 。
【猇亭之战】刘备乘夜逃入永安城中(又名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一病不起 。扩展资料:夷陵之战是蜀汉由盛转向衰弱的转折点 。战后,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 。而这场战争后的次年刘备的死亡使得蜀汉在一次的雪上加霜,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 。
据悉,夷陵之战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汉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彝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