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作家》这部电影所来自的真实背景

《自由作家》这部电影所来自的真实背景

《自由作家》这部电影所来自的真实背景

文章插图
《自由作家》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dxTuFA-IUG5mKaJ0P-lgiw 提取码:f3dn《自由作家》是由理查德·拉·格拉文斯执导,希拉里·斯万克、帕特里克·德姆西主演的传记电影,于2007年1月5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高中老师爱林·格鲁维尔的教育感化一群沮丧的青少年,让他们逐渐成长为了具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
《自由作家》:一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什么品质?
《自由作家》这部电影所来自的真实背景

文章插图
去年看过一部美国电影《自由作家》,影片中那位执著为学生发声,敢于突破传统教育理念,舍弃小家顾大家的女教师爱林,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该部电影是以真实故事改编,讲的是90年代初期,那时正处于美国种族歧视导致的社会混乱问题开始受到关注的时期,政府在一些学校推行试点,接收非白人学生进入原本只能招收白人学生的学校就读 。
但受到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观念影响,很多白人老师、家长及学生从心底排斥这一政策,而非白人学生对他们的仇恨敌意,在学校司空见惯,甚至时常发生血腥事件 。
白人老师们避之不及,学生家长们忧心忡忡 。学校基本还是呈现出一派与外部社会一样的种族各自为阵,分帮结派,剑拔弩张的仇视对立局面 。女教师爱林满怀教书育人的热情,选择到一家试点高中任职,学校所在区域正是全美种族歧视最恶劣的地区 。初期受到学生的强烈排斥,她克服内心的迷茫、家人的反对、其他老师的冷嘲热讽等困难,试图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关心理解他们 。
她引导学生们通过自由书写,与自我对话,舒缓内心的恐惧、担忧、愤怒情绪 。她带领学生们阅读积极向上的书籍、组织参观二战大屠杀纪念馆、邀请二战中幸存的励志老人到学校演讲,让学生们感悟生命的可贵、战争的可怕,目睹种族歧视对社会带来的危害,倾听在战争中九死一生的老人的肺腑之言,感受不同种族之间互相帮助凝聚成的强大力量 。她还积极帮助学生发声,将他们写的日记集结成书-《自由作家日记》 。
书中一个个真实悲惨的故事警醒了很多社会有志人士,最终推动政府及全社会关心帮助非白人学生群体成长,修改删除了很多不利于种族和平相处的政策 。爱林的坚持和真诚最终感化了学生,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班级中很多学生后来成为社会杰出人士 。爱林用一己之力,从教育感化一个班级的学生入手,最终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推动美国社会真正重视种族歧视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整个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
从爱林身上,我看到作为一位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三心”品质 。第一,要有强烈的同理心,想学生所想,不持有偏见 。影片中,爱林初期很不受学生待见,甚至受到人身安全威胁,看得我胆颤心惊 。
有一个场景,一位学生屡次和老师作对,老师想要了解他,冒着生命危险到黑人生活区找学生谈话,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开导他,而不是带有偏见去指责批评 。试想,如果是一位没有同理心的老师,又怎么能理解学生们看似无可救药的举动?光凭自认为苦口婆心的教诲,或者严厉的处罚机制,又怎么能走进学生心里,让这些生活在社会边缘地带,心中充满对白人阶层仇恨的学生所接纳,直至爱戴 。那么,如何做到同理心呢? 这就要求老师与学生及家长加强沟通,时刻保持倾听,了解学生生活背景,尽力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不良表现后面的因素,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 。针对学生的内在动机,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批评,或者浅显空洞的指导 。
例如,对于上课喜欢说闲话的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是觉得老师讲课枯燥,还是管不住自己 。如果觉得老师讲课听不进去,可以建议学生课后与老师沟通;如果确实是因为学生有爱讲话的习惯,那就可以建议学生每次要讲话时,给自己一个暗示,关注自己并改掉这个毛病 。切忌不了解情况就大声呵斥学生,这样只会加深学生误解,产生隔阂 。以上仅是一个举例,想说明的是,要让学生感知老师在关注他,想要倾听他的想法 。
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即使暂时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那份用心,从而产生共鸣 。作家梁晓声在《人间清醒》一书中讲述了他的两位老师 。一位是班主任老师,只看到梁晓声经常迟到,并未了解迟到是因为小小的他需要赶做农活 。这位班主任始终认为他是差生,经常当众批评他,施加冷暴力,让他丧失学习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