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一下回族?( 二 )


文章插图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 。回族历史上从事内地和边疆屯田垦牧,农户多附带经营牧业或运输业、手工业、小商业 。
回族工匠在制香、制药、制革、制炮以及矿产的采冶上都较为著名 。
回族又以善于经营而著称,从珠宝玉石业、运输业到牛羊屠宰和加工业,都是他们的传统行业,特别是“清真小吃”更享盛名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2个自治州、6个自治县,并分别与彝、苗等族建立3个联合自治县 。
回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民俗习惯有哪些?

简单介绍一下回族?

文章插图
回族,有人口约10586087人(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天津、北京、上海、江苏、云南、河南、山东、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也有不少聚居区 。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 。
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吸收了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生活习俗,服饰特别 。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 。在内地,回族主要与汉族杂居;在边疆,回族主要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大都分布于水陆交通线上,因此经济文化较为发达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 。
回族还擅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突出 。喜爱摔牛的运动,沧州、临夏、周口地区的回族善于练武 。全民主要的生活方式为伊斯兰,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讲究卫生,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 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 。
回族服饰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回族特点的穆斯林服饰——男子多带小白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 。(1)服饰习惯: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体现在头饰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无沿小圆帽 。妇女多戴盖头,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少女及新婚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 。
回族男子在节日或遇有红白喜事时,喜戴白色小帽,妇女则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后面披垂于肩头 。(2)分布习惯:回族分布较广,食俗也不完全一致 。如:宁夏回族偏爱面食,喜食面条、面片,还喜食调合饭 。
甘肃、青海的回族则以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为日常主食 。油香、馓子是各地回族喜爱的特殊食品,是节日馈赠亲友不可少的 。民间特色食品有酿皮、拉面、大卤面、肉炒面、豆腐脑、牛头杂碎、臊子面等 。多数人家常年备有发酵面,供随时使用 。
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习惯饮用奶茶 。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类,如北方产的青鱼、鲢鱼、鳇鱼等 。鸽子在甘肃地区的回族中被认为是圣鸟,可以饲养,但不轻易食用 。如有危重病人,征得伊玛目(宗教职业者)同意,可作补品食用 。
回族长于以煎、炒、烩、炸、爆、烤等各种烹调技法,风味迥异的清真菜肴中,既有用发菜、枸杞、牛羊蹄筋、鸡鸭海鲜等为主要原料,作工精细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贵品种,也有独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 。西北地区的回族民间还喜食腌菜 。回族饮料较讲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均不饮用 。忌讳在人饮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 。
回族也喜饮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区回族的盖碗茶很有名 。宁夏回族还饮用八宝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万盛马糕点、羊筋菜、金凤扒鸡、翁子汤圆和绿豆皮等 。
青海省西宁市,回族著名的万盛马糕点影响很大 。河北石家庄的金凤扒鸡、保定的马家卤鸡和白运章包子,辽宁沈阳市的马家烧麦,义县的伊斯兰烧饼,陕西的牛羊肉泡馍,湖南常德市的翁子汤圆、绿豆皮、牛肉米粉在当地都很有名气 。盛行于宁夏南部的清真筵席菜五罗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儿圆等套菜驰名全国 。
"五罗"是指五种炒菜同时上齐,"四海"是指四种带汤汁的菜肴一次上桌 。"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儿圆"分别是九碗、十三碗、十五碗菜的谥美之词 。(3)饮食习惯:在饮食上,回族人普遍吃牛、羊、驼等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不吃马、驴、骡、猪、狗肉,不吃动物血液和自死动物 。尤其禁食猪肉 。
回族很讲究饮食卫生,注意淋浴和洗涤 。走进农村回族清洁整齐的屋内,往往可看见门后房梁上吊着一个水罐,下面有通下水道的浅坑,这里是人们经常沐浴大净的地方 。平时洗脸、洗手,则用汤瓶,而不用脸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