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足者常乐_( 三 )


不会心有歪意,不知足也回走正道,用纯正的心去追求,用正直的手段去争取 。即使你知足于现有的生活,但是你现有的生活仍然是你通过一定的不满足,进而付出一定的拼搏所获取来的, 综合上述我方认为不知足者常乐结辩陈词现在我来总结一下我方的观点:不知足常乐 。我方认为,现代社会不应提倡知足常乐 。这是因为,知足,就是对现状满足,而满足又往往导致不思进取,因此提倡知足常乐,必会给现代社会带来种种弊端,且带来的这些弊端非常不利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
因为知足,所以安于现状,“知足”在对待物质享受的态度上,不失为一种优秀品质,但是在许多方面,“不知足者常乐”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精神,在事业上“不知足”是奋斗者的哲学,开拓者的写照,只有不安于现状的人,才会在奋斗中尝到创造的乐趣,才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爱迪生之所以有一千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就是因为总是在“不知足”地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因为知足,人们容易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因为知足,人们便很容易放弃拼搏与努力,也就失去了继续攀登高峰的动力,不求上进 。
格鲁夫·克利夫兰曾两度出任美国总统,可他刚开始时只不过是一名商店的售货员,如果他满足现状,以为当好一名站柜台的售货员能够养家糊口便足矣,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美国总统;世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出身贫寒,他刚进入企业界时只不过是一名锅炉工,如果他仅仅满足于烧好锅炉,当好锅炉工,那他至多不过是一名称职的锅炉工,不可能成为世界钢铁大王;福特是一名农庄主的儿子,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农民,然而不满足于现状的他,却身无分文地跑到了城市里闯世界,经过一番拼搏,终于创立了他的福特王国 。奥里森·马登说过:“如果一个青年人的境遇不逼迫他工作,让他感到生活上的不满足,那么他就不会再努力奋斗 。”这句话真是精辟 。
大凡成功人士,无不从“不知足”开始起步 。人生对他们来说,就是攀登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实现一个又一个一级比一级高的目标的过程 。当台湾王永庆在一家米店当小工的时候,他就给自己定下了要拥有自己的米店的目标 。当他成为米店主人的时候,成为一家百货公司的老板的目标又摆在了自己的面前 。
就这样,王永庆终于成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试想,如果当初他因成为了米店的主人或成为百货公司的老板,便“知足”而乐,那么,王永庆永远也成不了台湾的“经营之神” 。物质生活上要想常乐就必须“不知足” 。
试想,如果原始人对生活都那么知足,就只能停留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土处穴居的水平,何乐之有?如果人们都有满足于现状,油灯就不会被电灯代替,折扇也不会被电扇代替,更不会出现代替畜力的汽车,生活得不到改善,社会将停滞不前,快乐从何而来?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从何而来?可见,知足者不常乐 。恰恰相反,正是有了不知足的精神,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日益积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飞跃,使得人们常乐! 对于人生的奋斗目标,则更是不知足者常乐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一个不断进取的人在工作、学习上永不知足,才能不断前进,取得成就,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
而这些,不都是一个人真正常乐的基本条件吗?不知足的精神,这无形的动力,推动人类进步,推动文明前进,推动社会发展,使每个不知足者常乐 。当然,不知足者常乐,并不是对成功不予肯定,也不是说让人对私利贪得无厌,而是指不满足现有成绩,不安于现状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知足而不求发展,就会被淘汰 。
不知足者常乐的辩论

不知足者常乐_

文章插图
写作思路:不要平铺直叙地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给读者主体化之感 。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
对方几位辩友洋洋洒洒地站起坐下来论证问题,其实不正是“不知足”的表现吗,不正是对我方“不知足常乐”观点的具体实践吗,如果对方辩友真的知足的话,还有必要站起来再和我们辩论吗?奥里森·马登说过:“如果一个青年人的境遇不逼迫他工作,让他感到生活上的不满足,那么他就不会再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