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人的故事

三季人的故事

三季人的故事

文章插图
当年孔子有个学生在大院里扫地,从远方来了一个人,通身绿色的衣服绿衣人问孔子的学生说,听说你是孔子的学生,应该很厉害,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学生说,请问你一个问题,说一个季节? 学生回答:一年四季 。绿衣人说:不对,一年是三个季节 。
学生一听就笑了,说怎么可能呢?于是二人就起了争执,一个说三个季节,一个说四个季节,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没办法,只好去找孔子评理,并要求错了的人给对方磕三个头 。
孔子听完这事之后,很认真的看了一眼通身绿衣的人,并跟他说你是对的,一年确实只有三个季节 。学生当时就懵了,我的老师怎么这样说呢?一年不是四个季节吗?为什么要骗他呢?但他碍于老师在现场,只好给绿衣人磕了三个头 。绿衣人很开心的走了 。等绿衣人走了之后,学生问自己的老师说,老师,你为什么要骗他呢?明明他是错的,我是对的,明明一年是四个季节啊,怎么回事?你为什么要骗他呢? 这时候孔子就跟他讲,你看到没有,这个人通声穿着绿色的衣服,他是一只蚱蜢变的,蚱蜢春生秋死,对于蚱蜢来讲,一年就只有三个季节,他从来没有经历过冬天,它活不到冬天就挂了,所以对于一只蚱蜢来讲,它的一年只有三个季节,他并没有错 。
这个学生听完后顿悟了 。原来,我们所有的人的认知都是有局限性的 。听了这个故事,大家是不是也想到了庄子讲的那句话:夏虫不可与语冰 。
不要跟夏天的虫子去讲冬天的冰雪,因为他从未经历过冬天,从未看到过冰雪在他的认知系统里就没有过,你跟他说什么她都会认为你是错的,你在撒谎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三季人 。认知都是有局限的,如果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那么,不管是在任何关系里,都会有无尽的纠缠、争斗(权利斗争) 。
最后,将关系弄的一团糟糕,与人相处都不会愉快 。这个故事听起来是不是也有点《笔的故事》的味道 。
《三季人》的故事哲理是什么?
三季人的故事

文章插图
《三季人》的故事哲理:不争就是慈悲,不辨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碰到那些不讲道理的人,就会想到他是“三季人”,如果不“说谎”让他一着,势必无休止地争吵下去,会耽误不起那个闲工夫,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毫无意义地浪费掉 。
《三季人》的故事原文子贡问时朝,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何劳先生?”曰:“问时也 。
”子贡见之曰:“知也 。”客曰:“年之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 。”客曰:“三季 。”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 。
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 。”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 。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 。
”子贡异色 。子曰:“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时,三日不绝也 。”子贡以为然 。
释文: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 。有人来到,问子贡:“您是孔子吗?”子贡答道:“有什么事需要向我们老师请教?”“我想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这个问题我知道,可以回答你 。”“那你说说一年有几季?”“四季 。
”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四季!!”“三季!!”“四季!!!”子贡理直气壮 。“三季!!!”来人毫不示弱 。然后就争论不止,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消停 。
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 。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人听此,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且一年的确有四季啊!“这一年到底应是几季?”孔子答:“四季”子贡不解 。
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面容苍老,它分明是田间的蚱蜢 。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 。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 。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 。
”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