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来了》故事取材于作家尤凤伟的小说《生存》,拍成电影后改动较大,原著着重描写“军民奋勇抵抗侵略”,而影片则提炼“农民愚昧”、“战争荒诞”一面,笔锋直指国人弱点,将更多忧患意识注入影像化的故事中 。
《鬼子来了》这部剧说明战争是否是文明的崩盘?
文章插图
说到底,人类史上的任何战争,都是与人类文明背道而驰的 。用“正义和非正义”界定战争,只是政治家为己方利益所采取的策略需要 。
如果一个人文学者想出于公正的目的,用“正义和非正义”来概括一场战争,那就显得滑稽可笑!战争的本质就是弱肉强食,用残酷的暴力争占生物链上的最高一层 。
就像狮子把野牛扑翻吃掉,也不存在正义与非正义,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罢了 。就算是在同一文明体系内爆发战争,比如两党之争,说起来是意识形态之战,其实仍然是集团利益之争 。所以,我们对日本鬼子的仇恨,仅仅是出于一种本能,而不必去跟他们争抢道德致高点 。在和平时代,人类普遍凸现人性;在战争时代,人类普遍凸现兽性 。
就像一枚硬币有两面 。你若用自己的A面去否定人家B面 。那人家也可以用自己的A去否定你的B面 。
比如说,你反对他朝拜什么,他也可以反对你把成吉思汗当英雄来崇拜 。“落后就要挨打” 。这看起来是句大白话,其实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
“挨打”有非暴力的剥削,就是政治上的欺凌;也有暴力的入侵,就是战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种文明体系的强弱差距越大,就越有可能爆发战争 。现在再来说《鬼子来了》 。
尽管电影开始没一会,就有一把乌黑的手枪顶着马大三的脑门心,但相对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来说,1944年的挂甲台似乎已走出战争的阴影,迎来了新的政治和谐,两种不同的文明大有联欢的趋势 。电影没说日本人是什么时候到挂甲台的,但从挂甲台大人和小孩的种种举动来看,村民对日本人的统治已有了心理认同 。怕当汉奸,不是出于文化心理上的否定,而是对另一种隐蔽势力的恐惧 。因为背上汉奸的恶名就有可能挨黑枪 。
实际上,整个挂甲台的村民都有异化成“汉奸”的趋势 。八婶子之所以能拍着胸脯说“我行得正,坐得端,谁敢把我怎样?”就是对新秩序的一种心理认同 。那么拧着一把乌黑手枪,自称是“我”的人是谁?显然是一股抗日武装力量 。但这个片子里,“我”却象征着挑战新秩序的隐蔽势力;象征外部不确定的但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威;象征生存环境中不稳定的因素;象征命运翻云覆雨的无常鬼;象征内心天生俱来的莫名的黑暗恐惧 。
【日本人如何评价《鬼子来了》?】居然是由于“我”的闯入,才打破了挂甲台村民相对平稳的生活 。
- 西冷牛扒怎样做才好吃 西冷牛扒如何做
- 股票配股如何操作
- 如何使用微信 使用微信的方法
- DNF:100级版本新幻神,女气功如何加点,才能伤害最大化?
- 如何把车头抬高换机油
- 荣放主动刹车如何开启
- 小孩让狗抓伤了要紧吗 如何正确处理预防?
- 折耳猫攻击人该怎么办呢?如何训练乖巧的折耳猫
- 折耳猫该如何去训练?用反感技巧训练折耳猫
- 如何把电影下载到u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