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小暑的由来和传说

2、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 。俗话说:“热在三伏” 。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
3、人们常说“热在三伏” 。中国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其中第一个10天为初伏,初伏最早离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离夏至16天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民间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小暑之时,雨热同季”,雨与小暑有着相依为命的关系,金代诗人庞铸《喜夏》诗云:“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
4、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 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
5、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 。小暑后南方应注重抗旱,北方须注重防涝 。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治理 。
以上就是关于“24节气小暑的由来和传说”的全部内容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4节气小暑的由来和传说】内容来源于网络,请读者仅供参考,如有侵权在网页下方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