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三国此人谋略直逼庞统,诸葛亮和他称兄道弟或暗藏蜀汉派系之谜!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裴松之在给《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作注时 , 特别是在白眉马良处 , 备注一段引人入胜的话 , 引发很多遐想 , 即臣松之以为良盖与亮结为兄弟 , 或相与有亲;亮年长 , 良故呼亮为尊兄耳 。 换成白话文的意思是裴松之认为:马良和诸葛亮要么结拜为异性兄弟 , 要么结亲为儿女姻亲 。 只因诸葛亮的岁数年长马良半轮 , 故马良就叫诸葛亮为尊敬的兄长 。 这句话只是裴松之的个人推测 , 根本没有其它史料的佐证 。 然而 , 史书《三国志》里却留有贞实(忠信诚实)的马良称诸葛亮"尊兄应期赞世 , 配业光国 , 魄兆见矣"的记录 。
【爱历史】三国此人谋略直逼庞统,诸葛亮和他称兄道弟或暗藏蜀汉派系之谜!】裴松之的话 , 虽只是个人的猜度 , 但掀开了马良与诸葛亮非比寻常的关系 , 竟然能跟诸葛亮称兄道弟 。 从《三国志》等史书的相关记载 , 除了马良、诸葛均之外 , 刘备集团及蜀汉文武大臣再无人称诸葛亮为尊兄 。 诸葛均可是诸葛亮一奶同胞弟弟 , 称为兄 , 理所当然 。 而马良称诸葛亮为尊兄 , 是由于如下原因 。
【爱历史】三国此人谋略直逼庞统,诸葛亮和他称兄道弟或暗藏蜀汉派系之谜!
文章图片
其一:社会礼仪 。
《辞海》对"尊兄"一词的解释有三种 , 对自己兄长或同辈年长者的敬称;对他人兄长的敬称;朋友间或共事者间的敬称 。 由此可见 , 兄 , 本是对同辈直系亲属年长者的称呼 , 后来泛用于年龄相若、志向相似者 , 乃至一般朋友 , 甚至是后辈 , 是称呼对象扩大 。 诸葛亮即非马良的同辈直系亲属 , 也不是马良当着诸葛均的面或是给诸葛均写信时对诸葛亮的称呼 。 为此 , 马良称诸葛亮为尊兄 , 就是使用在朋友及共事者间的敬称 。 朋友、共事者以兄弟相称呼 , 表示关系十分亲密 。 中华为礼义之邦 , "尊兄"等称谓词恰好是民族文化在人际关系间的一种反映 。
【爱历史】三国此人谋略直逼庞统,诸葛亮和他称兄道弟或暗藏蜀汉派系之谜!
文章图片
其二 , 志同道合 。
志同 , 就是志向相同 , 在一定的时间内 , 有着共同的目标;道合 , 为了实现目标所采取相同的方式方法或相似的行事风格 , 从而产生彼此共同的语言 。 志不同而道合 , 可为朋友 , 却不可成兄弟;志同而道不合 , 可为合作伙伴 , 反成不了兄弟 。 为此 , 志同道合者为兄弟 。 马良与诸葛亮就是志同道合者 。 马良的保守荆襄之策是治国治家之道 , 与诸葛亮《隆中对》不谋而合 , 甚至被历史学家称为"俨然一个小隆中对" 。 为此 , 《隆中对》是刘备及蜀汉的长期建国方针 , 而保守荆襄之策就是刘备及蜀汉的初期建国方针 。 同样 , 诸葛亮促成孙刘战略联盟 , 而马良对孙刘联盟统一战线的重大价值 , 有清醒的认识 , 受命出使东吴旨在维护好吴蜀关系 。
【爱历史】三国此人谋略直逼庞统,诸葛亮和他称兄道弟或暗藏蜀汉派系之谜!
文章图片
其三 , 利益关系 。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 , 有政治的地方就有派系 , 有派系就有利益 。 未入蜀前 , 刘备集团就有元老派及荆州派;入蜀后 , 增加东州派、益州派两大派及游离在四派之外的一些小派系 。 荆州派 , 以诸葛亮为代表 , 成员大多是荆襄本地人或生活在荆襄的外地人 , 核心人物早期有庞统、马良、黄忠、魏延等人;后期有杨仪、马谡、蒋琬、费祎等人 , 多为文官 , 鲜有武将 。 庞统、黄忠、魏延等荆襄人士也属荆州派 , 却与诸葛亮不太亲近 , 只能算是荆州派的外围 。 在荆州派内 , 由于诸葛亮要掌控全局 , 所以诸葛亮只是荆州系名义上的首领 , 真正起到核心作用却是马良 。 因此 , 马良是诸葛亮最得力的左膀右臂 , 能力上堪称是诸葛亮的翻版 。 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密切 , 众所周知;马良与诸葛亮是荆州派的利益攸关者 , 鲜为人知 。
被陈寿赞为"令士"的马良之所以能与诸葛亮称兄道弟 , 关系良好 , 不单礼仪要求 , 也不是文人风气 , 而是志同道合者 , 甚至是利益捆绑者 。
笔者按:谋求 , 力求得到;设法寻求 。 马良 , 即是荆州名士 , 又是东汉令士 , 即是出谋划策的谋士 , 又是能说会道的国士 , 可是在以诸葛亮为核心 , 并支撑着蜀汉运行的荆州派里 , 还是要称诸葛亮为尊兄 , 向世人透露不一般的关系 。 正所谓 , 穷人无亲戚 , 弱者才无社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