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唐律疏议》反映唐代社会各阶层的法律地位及相互关系,并影响多国

《唐律疏议》的律文和疏文反映了唐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法律地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 以及某些政治经济制度 , 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
《唐律疏议》总结以往各王朝的立法经验及其司法实践 , 折中损益 , 使之系统化和周密化 , 故其立法比较审慎 , 内容比较周详 , 条目比较简明 , 解释比较确当 。 其立法理论依据儒家学说 , 并以封建伦理道德为其法律思想基础 , 因此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调整各方面社会关系的主要工具 。 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 。 通过唐朝与周边各国频繁通使和文化交流 , 《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法典亦产生重大影响 。 古代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 , 大都模仿《唐律》 。 国际法制史学者将《唐律疏议》与欧洲的《罗马法》相提并论 , 并视之为古代“中国(华)法系”的代表著作 。
现存《唐律疏议》的最古刊本 , 有上海图书馆藏宋刻本残卷 , 北京图书馆藏宋到残本 , 以及吴县滂熹斋藏元刊本 ,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崇化余志安勤有堂刊本等 。 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唐写本《律疏》残卷 。 在日本也藏有嘉庆十年(1805年)官版本等多种古写本、刻本 。
《唐律疏议》30卷 , 唐代长孙无忌等奉皇帝之命编撰 。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 。
《唐律疏议》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 , 即唐律的律文部分及长孙无忌等人对律文的疏释部分 。 因为文中疏释部分以“议曰”二字开头 , 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律疏议》 , 或者《唐律疏义》 。
隋朝统治者的暴政和严苛的刑罚导致农民起义的历史给唐朝的建立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他们接受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 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 建立和稳定专制统治体系 。 立法活动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 唐代法典包括律、令、格、式四部分 。 其中律居首位 , 律即刑法典 , 是用于定罪的 。 “令”就是国家的制度和政令 。 “格”就是对文武百官的职责范围的规定 , 用作考核官员的依据 。 “式”是尚书各部和诸寺、监、十六卫的工作章程 。
【历史故事】《唐律疏议》反映唐代社会各阶层的法律地位及相互关系,并影响多国
文章图片
《唐律疏议》
唐高祖时就命裴寂等人在隋朝《开皇律》的基础上编制了《武德律》 。 唐太宗贞观年间 , 又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对《武德律》加以修改和删定 , 用了十几年的时间 , 编成了《贞观律》 。 唐律自从贞观年间修改后 , 就没有再作过大的变动 。 唐高宗即位后 , 除了对律文做过一些个别的调整外 , 主要是解决律文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解释无凭的问题 。 永徽三年(652年) , 唐高宗委派长孙无忌等19人编写《律疏》 , 第二年完成 , 当时叫作《永徽律疏》 , 于是颁行全国 。 编写《唐律疏议》的目的是为了给唐律的条文提供一个权威的解释 , 因为唐律在实施过程中 , 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 , 对于怎样理解唐律的条文以及用哪条律文更合适都没有统一的标准 , 这就影响了唐律的实施效果 。 《唐律疏议》对解决这一问题是很有好处的 。
《唐律疏议》按照唐律12篇的顺序 , 对502条律文逐条逐句进行了注解 , 并以问答的形式 , 辨异析疑 。 编撰者还根据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以来的封建法律理论 , 对于律文的内容叙述其源流 , 对其含义加以发挥 , 并对不完备的地方加以补充 , 使唐律的内容更加丰富 。 因为《唐律疏议》是官方编写又由皇帝命令颁行全国 , 所以具有极大的权威性 , 从此以后唐代官吏审理案件都要以它作为标准 。 注释部分实际上与律文部分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 因此 , 《唐律疏议》的实践结果远远超过了原来的编撰目的 , 它不仅仅是唐律的注释书 , 而是成为与律并行的唐代国家法典之一 。
《唐律疏议》编定后 , 历经高宗、武后、中宗、玄宗等朝 , 又做过一些修改 , 但都属于个别内容的增改和个别文字上的修订 。 从唐律的发展和《唐律疏议》的沿革过程看 , 《唐律疏议》是唐朝的一代之典 。
《唐律疏议》作为封建法典 , 有着浓厚的封建思想意识 , 体现着封建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 。 它反映了礼制、君主专制、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等内容 。 《唐律疏议》的法律思想有以下两个特色:第一 , “德礼为政教之本 , 刑罚为政教之用” , 伦理道德和法律相结合 , 前者为主 , 后者为辅 。 第二 , 简化法律条文 , 减轻刑罚 。 如《贞观律》中的刑罚 , 与隋律相比 , 去掉了死刑92条 , 减流为徒者71条 , 其余变重为轻者也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