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宁格勒 , 俄罗斯唯一海外飞地 , 位于欧洲波罗的海桑比亚半岛南部 , 被立陶宛和波兰两面包围 , 是俄罗斯最西部领土 , 两地最近距离约663公里 , 总面积223平方公里、人口近50万 , 拥有波罗的海唯一一座不冻港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爱历史】加里宁格勒:俄罗斯决不放弃的飞地,如尖刀插入欧洲腹地】从历史进程角度看 , 加里宁格勒的各个阶段不是充满战火 , 就是被一层紧张气氛笼罩 , 期间更是变换归属多个国家统治 , 以致早期的古普鲁士文化因频繁更迭而消失殆尽 。
公元98年 ,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波罗的海原住民》中写道:第聂伯河源头有一支奇怪的“异教徒部落” , 他们生活在溪流、湖泊、森林和海洋的各个角落 , 力大无比又热情好客 , 犹爱喝马血 。 因常在脸上涂满黑色的淤泥而得名“LugiiBrus(古罗马语:黑泥)” , 音译后就是现在的普鲁士 。
文章图片
古普鲁士人有自己的语言 , 属于印欧语系分支 , 约有上百个部落生活在波罗的海沿岸和普里佩特沼泽(乌克兰与白俄罗斯交界处) , 因此并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和组织 。
公元10世纪 , 波兰公国多次试图以联姻等方式同化普鲁士部落 , 接连被拒爆发冲突 。 1255年北方十字军东征时 , 条顿骑士团以宗教名义逐渐分化普鲁士部落 , 最终建立军事要塞柯尼斯堡垒 , 导致普鲁士部落文化逐渐消失 。
文章图片
骑士团随后引入大量欧洲外族人定居 , 除数万德国人外 , 还有少量的波兰人、立陶宛人和拉脱维亚人 , 在此后近两百年里处于宗教管辖下的大混居时期 。
条顿骑士团被波兰王国打败进入世俗化后 , 柯尼斯堡成为公爵封地代代相传 , 到了1756年爆发七年战争时才被俄罗斯帝国吞并 , 在第四次反法同盟战争中 , 柯尼斯堡成为普鲁士抵抗拿破仑的最后一处战场 , 但终究还是战败成为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柯尼斯堡的经济在19世纪60年代时开始腾飞 , 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将德国、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等国连成一体 , 唯独与波兰没有来往 , 直到1914年大量波兰人和犹太人涌入后才逐渐缓和 。
因为波兰、俄罗斯和犹太人的存在 , 德国在1935年时将柯尼斯堡指定为第一军区司令部 , 先后三次扩建将其建设为“现代化重型防御堡垒(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这么说的)” , 二战盟军忌惮城中数十万犹太人和平民 , 一直等到1941年才展开轰炸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944年8月末 , 英国空军开始实施为期5天的空袭 , 两次共出动363架重型轰炸机 , 柯尼斯堡大火烧了七天七夜 , 九成建筑被毁 , 教堂、学校、城堡、医院和居民区无一幸免 。 次月苏军赶到却没有强攻 , 而是将柯尼斯堡团团包围连番炮轰 , 然后再派出11架Pe-8重型轰炸机空袭柯尼斯堡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实际上 , 苏军早在1941年就已经针对柯尼斯堡实施了三次大规模轰炸 , 外界将苏军此举视为报复德军1941年对莫斯科的空袭 , 而1944年的空袭规模最大 , 不惜动用苏联最大的炸弹--FBA重型高爆弹(重达5000公斤) 。
长时间的炮轰和空袭 , 给柯尼斯堡造成毁灭般的破坏 , 等到苏军1945年全面占领柯尼斯堡时 , 驱逐了城中幸免遇难的德国人和犹太人 , 使得这座城市近乎于“人间地狱” , 城区被夷为平地 , 只有少部分破墙烂屋存在 。
文章图片
二战后 , 盟军和苏联就柯尼斯堡“移交苏联”进行谈判并达成一致 , 但苏联并不想马上重建柯尼斯堡 , 恰逢布尔什维克主席米哈伊尔·加里宁逝世 , 苏联为纪念他便将柯尼斯堡改名为加里宁格勒 , 同时彻底肃清德国人和犹太人 , 全面实行苏式管理后才正式实施重建 。
作为最西端的领土 , 且拥有波罗的海唯一的永久不冻港 , 苏联很快就成立波罗的海舰队驻守在加里宁格勒地区 , 同时将其列为“一级战略城市” 。 这里的“一级战略城市”与其他封闭禁区有所不同 , 非俄罗斯人别说进入 , 就连路过都必须申请授权 , 包括各类飞行器和地面交通工具 。
- 【爱历史】沈万三富甲一方,曾帮朱元璋修城池,为何仍被朱元璋满门抄斩?
- 【历史故事】伊人远去断肠为谁愁,长叹世间难系离别舟
- 【历史故事】《亮剑》李云龙“发财”想组建骑兵营,旅长为何阻止?
- 【历史故事】明明火器那么厉害,清朝为什么不用?还执着于“骑马、射箭”
- 【爱历史】诸葛亮器重关羽的儿子,为什么唯独不器重赵云的儿子?为什么?
- 【历史故事】二战时,德军修了一个木头机场,次日英国人就给他们扔来木头炸弹
- 【爱历史】三国历史真相吕布马超武力难望关羽项背
- 【爱历史】一位与白起齐名的将领:令战无不胜的秦军屡屡碰壁,匈奴也怂了
- 【历史故事】揭秘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个啥玩意有多神奇
- 【历史故事】衰落的贵族巴尔扎克,资产阶级的血腥积累,给了他创作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