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中国的关系 , 自古以来都是很紧密的 。 从先秦时期开始 , 就曾有来自日本的使者前来拜会 , 还给中原王朝进贡他们的特产 , 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 。
在历史很长一段时间 , 日本都是作为中国的附属国而存在 。 特别是汉唐那时候 , 他们与中国的来往更加的频繁 , 当时他们还有个团队专门到大唐来学习先进技术和文化 , 被称为“遣唐使” 。
但是日本人对这些历史一直持否认的态度 , 毕竟在二战期间他们的国力确实超越了中国 , 他们不愿承认自己是一直仰望别人而存在 。 可是随着日本金印的出土 , 日本也必须开始正视这段历史 。
文章图片
考古发现
1784年在日本的福冈市 , 当两位叫秀治和喜平的佃农在开凿水沟的时候意外挖到了一块金印 。 这古朴的风格和沉甸甸的分量 , 一看就是文物 。 不久后金印的消息就不胫而走 , 一直传遍了整个福冈市 , 也传到了龟井的耳朵里 。
他是一名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儒学家 , 听闻金印之后 , 他立马给佃农写信 , 说愿意高价购买金印 。 佃农也很惊讶 , 不知道这块看似普通的金印居然值这么多钱 , 不过当时他们并没有回信给龟井 。
但是他还没有气馁 , 依旧继续写信 , 价格也出到了100两黄金 。 这两位佃农开始紧张了 , 他们觉得既然有人愿意出这么高的价钱来获得 , 那么证明了金印的价值 。
文章图片
他们也不敢再有所隐瞒 , 就上报给了当地的领主 , 随后金印被一名叫黑田的领主以50两白银买走了 。 之后这个金印随着黑田家族辗转了一百多年 , 直到1979年黑田的后裔才把它捐赠给福冈市博物馆 。
【【历史故事】日本金印的出土,揭开尘封多年的历史】如今这枚金印依旧陈列在这里 , 许多历史学家也纷纷对他展开了研究 。 可没想到当他们通过翻译金印上的字迹后才发现 , 这枚金印的背后是一个让日本人无法接受的事实 。
这金印与我国古代的大印很相似 , 上方是个蛇形钮 , 底部呈正方形 , 边长为2.3厘米 , 印台的高度是0.9厘米 , 整个金印的高度为2.2厘米 。
文章图片
印台底部刻着“汉委奴国王”五个汉字 , 短短的几个字就揭开了尘封多年的历史 , 说明日本在汉朝时期已经跟中国建立了附属国的关系 , 其实这是很多了解历史的日本人都知道的事 。
不过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金印上面的“委”字 , 他们认为“委”字同“倭”字 , 当时日本被称为“倭奴国” , 给人感觉很不好 。 古代有一段时期日本确实被称为“倭国” , 但他们对这个名字不满意 。
他们一直都否认自己叫做“倭国” , 但是金印的出土彻底打破了他们的认知 。 不过这种想法也只是部分极端主义者的思想 , 其实“委”字并不是那个意思 。
文章图片
金印历史
我国东汉时期 , 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使得我们成为了东亚地区的强国 。 当时的日本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 , 是由诸多部落零散分布而成 , 大大小小有一百多个部落 。
在这些部落当中 , 有个部落的首领嗅觉比较灵敏 , 看到了东汉的繁荣 , 便派遣使者过来示好 , 他们想借助大国的力量来庇佑自己 。 最终这个部落也借着东汉的天威凌驾在其他部落之上 。
在《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曾记载 , 在公元57年 , 即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 有倭国的使者来汉朝贡 , 其自称为大夫 。 为了表示汉朝承认他们的关系 , 汉光武帝授予了一枚金印给使者 。
文章图片
那枚金印就是在日本福冈市出土的这块 , 它也成为了中日两国早期交往的有力证明 。 不过有人却对此提出质疑 , 说金印是伪造而成的 。 因为在东汉时期 , 已经具备成熟的金属冶炼技术 , 要伪造一枚金印并非难事 。
可是经过科学专业的鉴定后发现 , 这枚金印含金量高达95.1% , 这个技术是当时的日本无法做到的 。 所以伪造一说就不存在了 , 这一部分人其实纠结的并非金印的来源 , 而是上面的“委”字 。
毕竟当年日本统一之后 , 一直为了改名而与中国不停地周旋 。 大约从隋朝开始 , 日本就遣使到中国要求修改国名 , 因为他们觉得“倭国”很难听 。 他们根据自己国家的地理位置“近日所出” , 所以想将国名改为“日本” 。
- 【爱历史】中国最享有声誉的名将家族——薛仁贵
- 【历史故事】垂帘听政的刘娥,她为何不登基
- 【历史故事】长平之战后明明很弱的赵国,竟然能击败燕国?原来靠的是他
- 【游戏迷】原神3.2为须弥主线迎来完美结束,大慈树王告别,魔鳞病消失
- 【时尚一点】OK!封面|孙千 我的温柔里带点飒
- 【历史故事】刘娥为什么不学武则天,而是垂帘听政?她不敢吗?
- 【爱历史】历史上的岳飞到底长什么样?真实画像被国家博物馆珍藏至今
- 【历史故事】朱元璋封赏功臣,功臣巧妙拒绝:我有一个毛病,就是不能做大官
- 【爱历史】和珅自尽前打开乾隆赐的“保命诏书”,上面只写着3个字:留全尸
- 【历史故事】汉灵帝只是一位亭侯,为什么能成为东汉皇帝?